“臣奉詔!”
房玄齡面無表情上前,對著那張空虛的御塌拜謝,再對太子拜謝。
承乾對房玄齡很冷淡,說了幾句客套的場面話,說請房公先在家休息段時間。
房玄齡罷相后,緊接著是諫議大夫褚遂良被進封黃門侍郎,代替被貶出朝堂的劉洎。
褚遂良原也是東宮官員,也是跟承乾關系不太好,他因為一筆字寫的好,不知道怎么就合了魏征的胃口,幾次向皇帝力薦褚遂良。于是褚遂良先是兼起居舍人記錄皇帝起居,得到了隨侍皇帝身邊的機會。
后來那筆字深得皇帝喜歡,以字進位,步步高升,進入了升遷快速道。
這次褚遂良能接替劉洎,倒是跟魏征沒關系了,褚遂良走了另外的路子,他父親褚亮本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跟長孫家向來也是走的較近,還是姻親,所以這次卻是又走了長孫無忌的關系。
原大理寺卿孫伏珈,出任御史大夫。
更驚人的來了,皇帝手詔數魏征薦人不當,用人不明,有失察之責,停職歸家反高官安行臺的蕭瑀、陳叔達、楊恭仁、柴紹、宇文士及皆許致仕。
魏征上前領旨謝恩,承乾對魏征也是很冷漠。
秦瑯身為司徒加太子太師、又是檢校中書令兼知門下省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南府尹、太子詹事,殿上是有他的坐位的。
他坐在那里對這些變動,也跟房玄齡魏征他們一樣很淡定。
貞觀以來,大家其實早就習慣了天子的圣心獨裁,貞觀朝的宰相可以說是遠不如武德朝了,既不如武德朝的穩定,也不如武德朝的權威,皇帝動不動就罷免宰相,或是調換職位。
今天改明天換,后天又以他官加銜參預政事、平章政事等等,又弄出內制,把拜相罷相之權盡攬手中,還給了御史臺監督彈劾宰相大臣,尤其是宰相被彈劾就得引咎辭職接受調查,這些都嚴重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帝的皇權君威。
房玄齡、魏征那也都是三起四落的宰相了,這都不算啥,哪個宰相沒罷過幾回?長孫無忌、侯君集、張亮、楊師道等不用說了,最厲害的還是蕭瑀和秦瑯這一老一少,那都已經快罷次數突破個位數了。
這次只能說是魏王爭儲失敗后的余震,大家也早有心理準備了。
本以為房玄齡的地位,不會怎么影響到,總要留些體面,誰知道最終還是涉及了。
長孫無忌臉上有些高興,但秦瑯卻很淡定,他對老李現在把握的很準,知道就算是罷相,也只是略示懲罰,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是表示下對房玄齡、魏征這些人搞結黨,聯結藩王行為的不滿而已。
小小懲罰一下,短則十天半月,長也就一年半載,肯定還會官復原職再次復相的。
不過沒人想到的是,右仆射高士廉也被牽連了,罷相。
理由是坐漏禁近語,無大臣體,令致仕。
中書令長孫無忌檢校尚書左仆射,主持尚書省事務。
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太子左衛率、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檢校尚書右仆射,加太子少詹事,太子少保,增賜實封食邑通前共一千戶。
魏征罷官后,門下省則由檢校中書令兼知門下省事的秦瑯全面主持。
中書侍郎馬周、檢校中書侍郎許敬宗,黃門侍郎崔干,檢校黃門侍郎褚遂良。
吏部尚書李大亮,戶部尚書唐儉,兵部侍郎崔敦禮。
李績加官晉爵,可實際仍鎮守并州太原,故此檢校右仆射等職,其實也是遙領而已,尚書省實際上由中書令長孫無忌代為主持,而門下省由檢校中書令秦瑯代為主持。
這樣一來,中書省的兩個長官,分別代為主持尚書和門下二省,真正形成了中書令最尊的局面。
房玄齡、魏征、高士廉、劉洎等罷官貶謫之后,政事堂的格局再次巨變。
中書令、檢校左仆射長孫無忌,檢校中書令兼知門下省事秦瑯,加平章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