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右仆射、兵部尚書李績,加同中書門下二品。
中書侍郎馬周專典機密,加參預政事。
再加上吏部尚書、河南府少尹,左衛大將軍,太子右衛率李大亮,參預政事。
中書門下留了五個宰相。
許敬宗和崔干,加上褚遂良,這次都沒獲得加銜入政事堂為相。
李績又鎮守并州,因此朝中實際便只剩下了長孫無忌、秦瑯、馬周、李大亮四人為相。
很明顯,皇帝還是給房玄齡、魏征甚至是高士廉留好了位置的。
詔令宣讀完,承乾起身,向新一屆中書門下政事堂的四位相公拜禮。
長孫無忌、秦瑯、馬周、李大亮四位相公接受太子拜禮,然后對太子還拜。
房玄齡和魏征、高士廉辭出金殿,接下來他們已經沒資格再站在這里了,房玄齡和魏征要回家閉門反省,高士廉直接就是致仕退休了。
禮畢。
太子回到玉墀下榻上,命人重新擺座。
撤去了房魏高等的坐榻,殿上重新擺上了四張坐榻,長孫無忌、秦瑯、馬周、李大亮。
四位相公往那一坐,滿殿常參官們都是暗暗心驚,這四位可都是太子的人啊,尤其人人皆知馬周一介寒門白丁,當初可是先做了秦瑯門客才起家入仕的,這些年來跟秦瑯那是關系密切。
至于李大亮雖是關隴將門,但曾投過瓦崗,貞觀初開始就一直跟秦瑯搭檔,鎮河套,守嶺南,這些年兩人的關系也不用說的。
若再算上那位還在并州的英國公李績,那也是瓦崗出身的,這朝堂之上,如今倒隱隱有以魏國公秦瑯為首的感覺了,國舅爺長孫無忌都蓋不住其鋒芒了。
皇帝剛才旨意里也說了,因文德皇后去世皇帝悲痛,近來氣疾又發,故此暫時不能治國理政,從即日起,洛陽朝堂將交由太子承乾監國臨朝,四位政事堂宰相輔佐朝政。
一道旨意,也是徹底的讓儲位之爭塵埃落定,太子也將開始監國臨朝之路,甚至為了讓太子能放開拳腳,皇帝還把房玄齡、魏征給先趕回家了。
左長孫無忌右秦瑯,再來個馬周配李大亮,再不用擔心有掣肘,真正考驗太子能力的時候到了,也是考驗長孫無忌秦瑯他們的時候到了。
早朝結束后,承乾讓四位相公留下來仗事奏對。
“剛才外面有個事情沒說,圣人已經輕裝啟程返回長安了,跟孤交待起碼要呆到年終,或許會回洛陽過年,也許就干脆不來了。接下來,洛陽朝堂,可就全仰賴四位相國了!”
承乾說出一個驚人的消息。
皇帝居然不聲不響的離開洛陽回長安城去了。
長孫無忌跟大家面面相覷,他怎么也沒料到,這么大的事情皇帝居然還瞞著他?
“這也太·····”長孫說到一半閉上了嘴,再說下去有大不敬的嫌疑。
但他的想法大家還是聽出來了,只是沒人接話。
秦瑯是不覺得意外,承乾則估計是心中高興終于能自由會了,至于馬周、李大亮兩人,則是不敢對皇帝不敬。
“諸公,接下來孤該怎么辦?千頭萬緒,萬里江山,從哪著手先?”承乾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