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子里交過無數秦瓊的畫面,初來之時不懂事性子急躁一心要參加玄武門之變,秦瓊雖然心中不同意卻還一直在維護著他,包括后面這一路來,秦瓊都如大樹一般護翼著他。
甚至為了他的仕途,能夠激流勇退,主動的退出朝堂中樞,就甘愿給兒子鋪橋讓路。
“殿下,臣請求前往松州,扶靈柩回關中。”
承乾不太愿意讓秦瑯這個時候離開洛陽去松州,可想了想最后還是點頭同意了,秦瑯提出來了,他若阻攔會惹秦瑯不滿,秦瑯的脾氣他也清楚。
所以不如干脆成全。
“孤先前也聽聞過,說太保當年與程處默將軍,還有羅士信將軍以及裴行儼將軍一起約定過,生當為兄弟,死共葬北邙。只是圣人早在昭陵為太保賜下墓地,待死后陪葬昭陵,配享太廟,這是臣子無上的榮耀,希望魏公明白。”
秦瓊曾希望將來死后埋葬到北邙山,與羅士信、裴行儼他們葬到一起,生生世世為兄弟。
可李世民早早就說過,將來要讓秦瓊死后陪葬昭陵,配享太廟,要跟他地下再做搭伙,甚至享受大唐國家的祭祀香火,接受大唐后代皇帝百官們的祭祀拜的。
“朝廷本欲用兵西域,還要仰仗魏公中樞決策,不意出此變故,魏公滿腔孝心,孤能明白,去吧。若非孤身負監國之任,定也要同往松州扶靈而歸。”
對西域高昌的用兵,其實也不可能讓秦瑯這樣的宰相親往,畢竟如今朝中僅剩下了四位宰相的情況下,更多的還是派一位大將前往統兵指揮的,不過秦瑯在四輔政宰相中,畢竟統兵經驗豐富,打過許多大勝仗,所以決策里有他的話,當然是更好的。
“關于高昌戰事,魏公有什么要交待的嗎?”
“臣相信殿下與諸公能夠處理好。”
“那請魏公舉薦一下西征統帥,留個西征策略吧。”承乾倒是很誠懇。
“那臣舉薦由河西宣撫經略使、涼州大都督府長史程咬金掛帥,蘭州都督薛萬徹,靈州都督李道宗為副帥,并調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從征,兵馬不需要調動太多,從鎮西、河西、青海、隴右、朔方諸道抽調三五萬精銳即可,再輔以突厥、契苾以及焉耆、疏勒等部兵馬協從征討,一戰可定也。”
高昌雖然在西域算是較強的,可跟大唐比,那就是巨人面前的侏儒,雖說西域扼守險要,可大唐早就已經進入了西域,在西域不僅西突厥臣服,而且焉耆、疏勒等諸城邦國也早歸附,再加上朝廷先前安置在西域的東突厥、鐵勒等諸部,可以說要滅高昌很簡單。
高昌只是城邦國家,靠的是絲路貿易,號稱擁有幾十個城池,其實除了幾座大城,其余的就是一些大點的聚集地,相當于是個屯莊一樣,一個總人口不過幾十萬,兵力最多幾萬人的小國,面對大唐這種隨時能抽調數十萬軍隊的大國,敢對抗就是自取滅亡。
隨便派一員戰陣經驗豐富點的大將,再點個幾萬人就足夠滅高昌國了,除非高昌能夠制造出一種氣氛輿論,能夠聯合所有西域國家,甚至挑唆西突厥為他撐腰對抗大唐,這才有點對抗的可能性。
秦瑯沒什么心情再多談,匆匆告辭出宮。
出宮后先去齊國公府報喪。
崔氏聽完喪訊,居然傷心大哭的暈了過去,倒是讓秦瑯很動容,原本以為二人沒什么感情的。
接下來便是做出發準備,秦瓊死在劍南松州任上,肯定要扶靈回來,但因為早就賜下陪葬昭陵的安排,所以秦瓊靈柩不能扶回家鄉齊州,也不能安葬到北邙山跟羅士信等老兄弟再聚。
不過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在洛陽這里設立靈堂治喪,到時七七之后便在北邙山建一個衣冠冢,甚至還要在家鄉齊州也立一個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