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制,碑碣之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龜趺,上高不過九尺。七品以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上不過四尺。
若隱淪道素,孝義著聞,雖不仕亦立碑。
大唐是個封建社會,處處等級森嚴,就算碑也不是人人可立的,首先得七品以上官員,或者得是那種有名的孝子義士等,方能立碑。
秦瓊的神道碑文,皇帝親自御制,然后送到洛陽,指定由檢校黃門侍郎褚遂良書寫。
因為褚遂良是當今書法大家,號稱大唐四大書法家之一,與歐陽洵、虞士南等并列。
先前王珪去世,皇帝就指定虞士南書寫,不過歐陽、虞等都已老,皇帝這次便特意指定更年輕的褚遂良來做碑,另外褚也是幾位書法大家里地位最高的一個。
神道碑文相比行狀要短的多,字數有限,多則千百短則百余,但內容同樣也要奏報核準之后方能立,上面的官階職位,以及平生滅跡都非常嚴格驗證,必須真實等。
基本上來說,行狀和神道碑其實二者所記事跡大體相同,但神道碑是作為展示在公開場合的,所以往往是略其實事而多做夸飾,其中對逝者生平刻意的去取與議論,更多的是體現官方意志,位高權重者尤其,碑文中掩飾尤多。
比如李世民親自給秦瓊寫的神道碑文里,關于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一事,就很顯用心良苦,把這件事情寫為建成元吉謀逆,李世民九騎入宮救駕,秦瓊在渭水北伐大營遙見長安烽火起,立馬忠勇無比的領兵回長安靖亂·····
不僅塑造了秦瓊在這一事件中的忠勇無雙,順帶給自己描繪了個忠孝形像。
甚至李世民還在碑文里,把秦瑯也給寫上去了,通篇神道碑文看下來,洋洋灑灑三千六百余字,寫盡了秦瓊這一生,從家世出身,再到一生征戰功績等,全是正面形像,一個神勇大將軍的忠義無雙形像躍然紙上,簡直就是隋唐大英雄。
字雖然有些潦草,一筆草書一氣呵成,但內容確實很不錯,用詞等很顯才華,把秦瓊的一生寫就,形像描繪的相當好。
反正秦瑯看過后都感嘆萬分,而褚遂良這位書法大家更是說皇帝這篇碑文造詣極高,其中雖有許多處涂抹之地,但卻發顯現出皇帝與秦太師的這份難得的君臣之誼等等,反正很是拍了皇帝一通馬屁,順便又奉承了秦瓊秦瑯爺倆一番。
秦瑯看出這家伙想收藏這副碑文,馬上明確告訴他這碑文是圣人御制,褚遂良只能在秦家抄錄碑文,回去好好寫一副,這皇帝御制原文不能帶走,秦家要好好供奉起來,世代流傳的。
褚遂良很是遺憾,這副御制確實難得,字數很長,三千六百余字,更難得是一氣呵成寫就,筆中真情流露,甚至紙上還有眼淚滴落的淚跡,珍寶啊。
有皇帝這篇御制,岑文本的行狀也得鄭重參考,以保證行狀與神道碑的一致性。
這篇御制也必將列入大唐史館,成為將來秦瓊傳記的重要資料,可以說,皇帝一篇御制,實際上已經是為秦瓊的身后形像定調了。
這就是一位亂世英雄,大唐戰神,忠義無雙。
甚至秦家家學淵源,家教良好,忠義傳家等等也必將名揚天下。
這對于秦瓊來說,算是蓋棺定論,也是皇帝給歷城秦氏家族的一筆寶貴的政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