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州西北。
巖羊山南坡,羊洞河支溝,奇狹谷。
谷如其名,峽谷一線幽長,狹窄無比。兩面重巒疊嶂,翠林多姿,林中古木參天,枝頭枝蘿拂地,牛羚、云豹、金絲猴以及各種奇珍異獸棲息此地。
這本是一塊世外之地。
但因為羊洞河是岷江支流,秦瓊鎮守經營松州以來,沿羊洞河谷拓寬修建了一條通往關外黨項、吐谷渾的道路,于是一年比一年熱鬧。
奇狹谷也就立起了關隘,甚至在關隘兩面商旅們還漸漸修起了歇腳住宿的飯店、客棧,馬幫也在此建立了騾馬店以更換馬騾等。
谷中有關,名雷關,寧遠軍習慣稱為雷打關,據說在筑關之前,此處附近立有一塊巨石,每年都要被遭雷打幾十次,當地人稱為雷打石。
后來寧遠軍在此筑起關隘,那塊巨石原本打算鑿下來砌城,結果剛要動工,當夜便紫電狂雷大作,第二天大家驚訝發現,那塊巨石居然被雷打的四分五裂碎成一地。
倒是省了開鑿之功,直接就把雷打碎的石塊運回去筑城,說也奇怪,自從這個巨石被雷打碎筑成關城后,原本這里一年要雷打個幾十次,那以后倒是再沒有被雷打過了。
雷打石筑起的雷關,后面是奇狹谷,四十里一線天,前面則是千溝萬壑匯聚,形成了如十字的四條山河谷道。
關立于此,扼住了沿羊洞河通往岷江,順江直抵松州必經之路。
噶爾東贊站在雷打關外,仰頭望著面前這座關城。
“確實雄偉,這就是用雷打石筑成的雷打關?”
“沒錯,就是這了。”
噶爾東贊細細打量,在吐蕃時就聽聞過松州雷打關之名了,比甘松嶺上的甘松寨還有名。
剛才遠看不覺得這關隘雄偉,可走到這關隘前才發現,這關隘看似不起眼,實則很雄偉。
是那兩壁峽崖太高,使的關隘好像不大,可站到面前才發現,這關隘很高。
噶爾東贊旁邊是個常走這關隘的吐蕃商人,一口漢話說的不錯,這條路每年都要走很多遍,這雷打關也出入過無數次了。
“這關隘啊跨羊洞河而建,一隘兩堡,有三道隘墻,六座隘門,共六座隘堡,隘高六丈,底寬三丈,全是用堅石砌壘而成,堅固無比。”向導雖然來過無數次,可每次經過關隘時,還是萬分驚嘆。
唐人依山倚峽,借勢成關,修的是十分大氣雄偉。
本就狹窄險要的峽谷口,還跨河修建了三道隘墻,每道隘墻兩面,還在山崖峭壁之上建起了兩座隘堡。
這樣的關隘,常駐有一支寧遠軍精銳。
噶爾東贊不由的皺眉,先前在多彌、白蘭、吐蕃境內遇到的寧遠軍山城堡壘就夠堅險的了,打了幾次都沒啃下一座來。
可好歹還能繞過去,可眼下這座攔路關隘,卻是繞不過去了。
他瞧了瞧左右,這關隘雖說立于峽谷口,但又不完全是在口上,實際上是在谷口里面二里左右,這二里看似不長,可如果真要展開進攻,這么一線天樣的狹窄隘口,卻根本難以展開什么人馬部隊,更別說什么器械之類的。
再打量關隘兩側,兩面峭壁,如刀刃一般,根本沒有什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