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的指揮體系分明,十分迅速明確。
一萬余人馬,在廣闊的河谷平原上,分成三部,可在劉蘭成的這套指揮體系下,卻不斷的前進、調整,始終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
原以為唐人就萬余人,還兵分三路來野戰,吐蕃正好可以各個擊破,誰料現在對方如緊箍一樣箍過來,他們卻沒有對敵之策了。
唐人的弓弩狂射不止,吐蕃軍不斷的中箭。
這個時候,尚囊才開始有些后悔輕敵了。
他應當小心謹慎,不那么急躁進軍的,應當在前面點就先立一座營寨,哪怕只是挖幾條壕溝,立些簡單的木柵,也絕對比現在形勢強百倍。
現在被三面合圍,戰法不順,只能被動挨打,連點倚仗都沒有了。
仗打到此時,真的只能是混戰了。
吐蕃一萬五千余兵馬抱成一個巨大的圓,同時面對三面之敵的夾擊,只能各自應戰。
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連跑都跑不起來,只能在那里跟唐人對射。
而且射不了多久,唐人還在不斷擠過來,最終是要白刃交接近戰的。
這他娘的仗怎么打成了這個樣子?
尚囊有些想不明白。
外圍的吐蕃戰士正在拼命的防守,戰勢一時膠著,但尚囊很清楚,這等規模的野戰,不可能真僵持著,外圍的吐蕃軍無險可守,明顯扛不住唐軍犀利的弓弩攻擊多久的,況且人家的長矛、陌刀隊都已經撲上來了。
怎么辦?
“只能沖陣了,挑選精銳,選擇一個方向,不顧一切的沖殺過去,如果能沖殺出一條血路,那么唐人的軍陣就能被突破,一陣破,則三陣則破,等唐人再無法維持這軍陣后,則我大蕃必勝。”
幾名吐蕃將領也只能如此道。
總不能就這樣被唐人不斷的射射射,然后再撲到面前又刺又砍吧?
吐蕃人喜歡野戰,但明顯不擅長陣地戰,更不擅長被堵在那里對捅對射的打法,他們喜歡混戰,喜歡穿插切割包圍。
如眼下這般,如何是唐人軍陣的對手,人家始終保持著嚴整的陣列,弓、弩、盾、矛、刀、騎的配合的是那么嚴密默契,他們根本不是對手。
“拼的一些傷亡,也必須沖進唐陣,不能再這樣打了。”
唐軍弓強弩勁,長矛密集,陌刀鋒利,又有游騎押陣,但是總不能繼續這樣打下去,這樣打下去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的。
所以不管如何,還是得沖,他們現在都后悔剛才沒有下定決心直接沖到底了,否則也不會陷入此時這等難堪境地。
蛙旗之下的娘尚囊皺著張黑臉,半天后也只得點頭同意了將領們的提議,雖然他覺得全面混戰,也未必能占優,可總比坐以待斃強,況且,說不定還真有機會反敗為勝呢。
左領軍將軍旗下,齊蘭成在巢車上很快也察覺到了吐蕃軍的變化。
冷笑了幾聲,“死到臨頭了,才終于想起來要拼命?遲了,傳令下去,小蕃即將豬突鼠竄,各部守好本陣,不管多大代價,都要擋住他們。突襲之戰,無論勝敗,也只在一頓飯的功夫,所以我們只要頂住吐蕃人一頓飯的功夫,那么他們再無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