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松山很險,本就道路難行,偏偏秦瓊在這邊設立了許多烽燧墩臺,將整個松山各條通道都置于監視之下,一旦發現敵情,便能立即烽煙示警,傳訊松州。
然后松州可以第一時間迅速的調動兵馬布防。
秦瓊又于各處山谷、隘口設立了不少的碉堡、軍鎮、守捉、鎮戍等,使的邊境嚴密無比,根本無孔可入。
就如現在,他們雖然分兵幾路,卻也難以攻入,總是能被唐軍擋住,一來是那些堡壘要塞攔路,二來還是唐軍依靠了那些烽臺得以迅速調動兵馬攔截,否則,松州軍怎么可能守的了這么多處關隘?
再一個,現在松州絕不可能只有寧遠軍,憑那幾千人,根本守不了這么多地方,更不可能在雷關硬擋十萬兵,又在甘松寨再敗瓊邦波色幾萬人馬。
這只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松州確實得了唐軍援兵,可能還不止是周邊的府兵、邊鎮兵以及團結兵這么簡單。
一個很可怕的猜測結果出現在腦中。
這難道從始致終就是個陷阱?
還是說秦瓊根本就沒有病死,只是詐死誘他們來攻?然后秦瓊不僅沒死,還早早的從關隴等地調動了許多精銳在此張網以待?
這不可能。
這個結果如果是真的,就太可怕了,雖然吐蕃上下也早有意想東征,可真正東征卻是頂級機密,更是不確定性的,唐人如何能早就預料到?
可除此之外,又如何解釋現在這迷霧一樣的局勢?
這幾日,已經有人開始提議撤兵了。
有人說直接撤回吐蕃,也有人提議調整方向,進攻南邊的維州,或是北上進攻隴右,或干脆就打吐谷渾。
也有人說不如先回師把黨項白蘭諸羌掃蕩一遍,威逼他們歸附,等機會下次卷土重來。
說來說去,都是認為這次東征已經敗了,松州根本不可能打的下,甚至見都見不到了。
都想著撤退,都不愿意再打。
松贊干布沒有松口,也不能松口,二十萬眾東征,不可能就這樣灰溜溜的撤退了,這是他繼位八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也是他無法承受的失敗。
不見松州城,豈能甘心撤兵?
最起碼,也得取得一場勝利再說,哪怕是一場小的再小的勝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