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關。
蘇定方剛去拜見完秦瑯回來,主要還是例行稟報一些軍務方面的事務,然后請示秦瑯軍備武略,順便交流一下兵法。
雖然他年紀比秦瑯長許多,但這些年蘇定方對外一直是以秦瑯兵法親傳弟子身份自居的,也早得大唐內外承認的,達者為師,能拜秦瑯為師學兵法,多少將領們可求還不可得呢。
十四歲便開始隨父親組建鄉勇征討流賊,蘇定方有著超過二十年的征戰經歷,對于此次吐蕃入寇,這位茂州都督兼保寧軍使跟秦瑯的看法一致,都認為吐蕃人是想趁虛而入,來敲詐勒索的。
只是他們沒料到秦瓊經營的松州如此堅固,更想不到恰巧秦瑯剛好到松州扶靈,然后被皇帝奪情起復主持戰局。
得益于秦瓊這些年一直的吐蕃威脅論,朝廷其實還是做了不少事的,比如給川西設立的三個都督府,設置的三個邊軍,再比如前后拔下了許多軍費,于川西修筑了許多驛站、兵站、堡壘、鎮戍、烽臺,提前儲備了許多錢糧、器械,甚至沿邊還設立了不少的軍械作坊,開設了許多軍屯、商屯等。
更別說,川西還編練了幾萬人的羌氐協從軍,以及劍南各州纏繞的武騎團練鄉兵了,川西因秦瓊鎮守,使的其軍事實力也就比隴右一線略差,真正的兵精將足,訓練有素,糧草充備,邊備堅固。
這種情況下,吐蕃人過來,根本就是自討無趣。
就如現在,戰事對峙這么久了,吐蕃人都還沒真正踏入松州境內,更不知道這邊的軍防部署,統兵將校等重要情報,而松州也只是在劍南境內調動兵馬,都沒往云南、山南、關隴調兵。
錢糧器械,更是十分充備,幾萬人馬現在部署在松州西境,毫無后勤壓力,甚至都沒怎么動員壯丁民夫,因為前線早就儲備了很充足的錢糧,這些糧食有些是邊軍軍屯儲備的,有些是招商引資,鼓勵商人過來開商屯墾荒種地,種出糧食直接納入軍倉儲備,然后換取鹽茶酒糖馬等重要物資的貨引,各取所需。
正因如此,松州這邊根本沒太大的調動,卻一直把局勢控制的死死的,將士們在前線很輕松的防守著,有烽火臺情報體系,監視著吐蕃人動向,調動兵馬方便,根本不用疲于奔命,到處亂跑。
蘇定方這段時間其實也沒做什么事情,就是讓各部鎮守關隘城堡,烽火臺監視敵軍動向,派出山地輕騎斥候出去,攔截吐蕃人不斷派出的一些小股的斥候偵騎,不讓他們越過松山,也偶爾讓夜不收到敵后搞點小破壞什么的。
反正兵力充足,防線堅固,糧草又足,數萬人馬聚集起來,每天當值的不多,蘇定方還只能布置些演武練兵計劃,讓這些蕃漢兵馬有事可做。
順便呢,也還輪流派人去把各軍鎮堡壘鎮戍下的軍屯給照料了,打仗還不荒廢軍屯,各部養的牲畜也都還天天放牧著,反正啥也沒耽誤。
那些征召起來的蕃部協從,以及劍南團練民兵,雖說也暫時離家顧不上生產什么的,可蘇定方也沒虧待大家,畢竟秦瑯早就交待了,不論是寧遠、保寧的鎮戍邊軍,還是松州茂州府的府兵,以及地方團練們,來了的就有補貼賞賜,呆一天就發一天補貼,不虧待。
伙食方面更是不錯,不說經常有肉吃,但起碼飯是管飽的,而且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頓肉,經常有新鮮的蔬菜吃,醬菜、咸鹽這些當然更不缺。
總之唐軍這邊是很平靜安穩,守城、練兵、甚至是種地、放牧。
外松內緊,可吐蕃卻始終難越雷池一步。
回到雷關,交待了一番后,蘇定方翻開秦瑯送他的小冊子,這是他新寫的隋唐英雄第一卷。
翻開看了幾頁,蘇定方就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了,看著看著也不由的拍腿叫絕,大聲叫好,引的一眾參軍們都面面相覷,不時的抬頭張望。
最后還是來找蘇定方吃飯的韓威問他,“看什么這么起勁呢?又看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