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金贊芒穹從贊普大帳出來,一路來到大營外。
二相瓊邦波色蘇孜正忐忑不安的侯在營外,因為打了大敗仗,瓊邦波色甚至連大營都不敢進,不敢面對贊普。
這位吐蕃朝中非常有能力的貴族大臣,據說能夠同時斷三件案件,同時聽四件事情而決斷之。他當初殺后藏蕃王投附朗日論贊,功勛著著,得兩萬戶賞賜以及后藏為領地,成為新貴中最有權勢者,可后來在與蘇毗娘·曾古的兒子娘·尚娘的爭斗中失敗,沒能得到大相之職,一直引以為恨。
這次分兵出擊,瓊邦波色也是卯足了勁打算再立新功,最好是能搶在娘尚囊之前攻入松州。
誰知道在甘松寨卻吃了大虧,損兵折將慘敗而歸,還丟失了無數的牲畜。
“囊論掣逋,贊普如何說?”瓊邦波色小心翼翼的問卜金贊芒穹,這位雖然官職不如他,但卻是吐蕃身邊的親近之人,經常被贊普派為使者出使象雄,與公主聯絡,面見象雄王等。
他在贊普身邊擔任的官職稱為囊論掣逋,也稱為內大相,是贊普近侍隨從。
吐蕃現在采取的是獨相制度,大論就是首相,而吐蕃朝中除了大相外,其實是有一整套行政班子的,稱為政務九大臣,分屬貢論、囊論、噶論三部,類似于大唐的三省制。
其中三部各有大中小三大臣,如貢論有大貢論,也就是大相,也稱論茞,中小貢論也稱副相,或二相三相,輔佐大相的,也稱為論茞扈莽。
大相執掌吐蕃的政治、律法、外交、軍事等方面諸多事務,有戰事時,還多出任統兵元帥,享有極高的指揮軍權,而二相三相則是參與軍機決策的大臣。
囊論又稱內相,其職責相對較輕,如賢婦決策內事,主要負責贊普的起居飲食、保衛,以及王廷內部事務,是近臣,類似于大唐的殿中省和內侍省。
大囊論也稱囊論掣逋,中小囊論也稱為囊內覓零逋,和囊內充。
噶論則稱為整事大相、副整事和小整事,其實際執掌大約相當于大唐的御史臺和刑部,糾正法律錯誤,監察官員貴族和法令的執行。
這也稱為政務九大臣,與五總管和三尚一論組成的九大臣又各有不同。
瓊邦波色是中貢論,跟卜金贊芒穹這個內相其實都是政務九大臣,論地位當然是瓊邦波色更高,畢竟是次相嘛,但人家卻又是贊普近臣,所以他也很客氣小心。
“總管莫要擔心,贊普雖然生氣,但也知總管兵敗,非戰之罪也。”
瓊邦波色在吐蕃朝中地位還是很高的,在松贊干布改革吐蕃制度之后,設立起五如六十一東岱的軍區、行政合一的區劃后,瓊邦波色與娘尚囊一樣,都還兼著吐蕃五如中的茹本,也稱為五大總管。
五大總管中,噶爾家族的噶爾芒相松囊,則是衛如如本,娘尚囊兼著蘇毗的茹本。
吐蕃改革后,朝中實行的是獨相制度,也就是大論獨掌朝政,輔佐贊普制度,其余的都是大相的屬僚,比如瓊邦波色雖然平時也被稱為二相,可實際就是娘尚囊的部屬。
當然,贊普也還保留了三尚一論議事制度,三尚一論與五大總管,形成了吐蕃朝中九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