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奏捷,皇帝大悅。
蕭瑀陳叔達等幾位老臣等聽完捷報,也是撫須大喜,紛紛恭賀皇帝。
“區區小蕃,也敢狂妄如此,早先秦瓊不止一次提醒朕,讓朕警戒小蕃,朕沒太放心上去,想不到他們還真狂妄無邊,竟敢入寇松州。”
蕭瑀撫著白須,對吐蕃入寇沒怎么放心上,畢竟雖來勢洶洶號稱二十萬之眾,可卻連松州的關隘都攻不破一座,松州城都沒看到,就死傷三萬了,這充分說明吐蕃實力太弱。
連黨項羌都不如,更別說跟吐谷渾比了。
相當初,吐谷渾幾次入寇叛亂,那也都是直接攻到了河西涼州或是隴右鄯州城下,也曾打到疊岷。
就連黨項叛亂,也都一度殺到了武州,都快打到山南,攻入蜀中了,在松扶文武宕芳疊岷洮諸州燒殺搶掠了一大圈,雖說最后也被秦瑯打的跪地求饒,可確實也是有些本事的。
現在這什么小蕃,喊的很兇,人也挺多,二十余萬眾,千里迢迢跑過來,結果在松州門口就讓揍的鼻青臉腫一下子死三萬余,這說明什么,說明吐蕃也就是嘴巴強而已。
對于這種大捷,蕭瑀覺得都不值一提,跟秦瑯在嶺南,在南中打的那些平蠻之仗,有什么區別嘛,都是欺負蠻子,勝之都不武,更不值夸耀了。
勝了才應當,敗了才有問題呢,甚至勝績小了,都沒什么可說的。
反正蕭瑀這樣的致仕老宰相,從來也沒關注過吐蕃,本身對軍事這塊也不是很了解。
倒是司徒、衛國公李靖在細看過戰報后,卻是看出不少東西來的,秦瑯這勝利看似輕松,但并不簡單,主要還是前期故意示弱誘敵深入,然后憑松州關隘之險來個以逸待勞,據險而守,這才能打出一千對三萬的戰損比。
贏吐蕃確實沒什么,但能以一千對三萬的戰損比,可就不得了了,就算是李靖自己出馬,他覺得也未必能打出更漂亮的戰損比來了。
“秦魏公用兵,越來越了得了,早些年用兵還喜用險用奇,如今卻已經是大氣渾然,穩如磐石了。”
秦瑯的捷報后面,自然也附有一封秦瓊的遺表,另外還有一封他關于對吐蕃后續用兵的計劃方略,都是直呈皇帝御覽的。
李世民看過秦瓊那封遺表,這是秦瓊臨終之際寫下的,大約萬言,看其中筆墨,似是寫了好些天,字跡都已經有些潦草,說的內容也有些絮叨了。
甚至有些地方還幾次重復等。
可里面透露的卻是情真意切,秦瓊臨終之際跟皇帝追憶了往昔崢嶸歲月,然后又提到了吐蕃的威脅,甚至還提到了太子承乾,勸說皇帝多給太子一些時間和耐心,多選些忠直良臣輔佐太子。
對于秦家,秦瓊反而說的不多,甚至提出說嫡子秦珣文弱,沒有將才武力,怕不能為大唐為陛下鎮守松州,提出死后將世封松州歸還朝廷的想法,對于幾個庶出子也皆得皇帝圣恩而封公侯之事,秦瓊覺得惶恐不安,希望皇帝也能收回這些公侯之爵。
秦瓊臨死,也沒有在最后的遺表中為自己求什么身后名,更沒為兒女們謀什么功名爵位。
他說自己一生征戰,還能安享太平,死在榻上,已是天大的幸運,臨死就是有些放心不下秦瑯,說秦瑯年輕而居高位,怕是福祿難久,所以他希望皇帝為保全秦瑯也為保全秦家之故,能夠念他們父子的一點舊功,讓秦瑯就留在嶺南邊地,讓他在嶺南踏踏實實的鎮邊個二十年,好好磨礪一下,打磨下性子,也多做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