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留給太子使用,以免過早折斷。
都是肺腑之言,也是臨終之言。
李世民看完后,心情沉重。
對于秦瑯的對吐蕃聚殲方略,李世民看過后交給了李靖。
這位大器晚成,如今花白胡須,手里還拄了一個龍頭杖的司徒,看完后忍不住點頭。
“計劃很不錯,縝密不疏,吐蕃這次估計插翅難飛了。”
李靖覺得秦瑯的計劃沒有問題,很好,甚至很完美,河曲伏擊聚殲,完美的戰場,完美的計劃。
只是蕭瑀陳叔達等幾位老臣看過后,卻并不這么看好。
尤其是向來嘴快的蕭瑀,曾經說自己是梁朝天子后,隋朝皇后弟,大唐左仆射,天子親家翁,是敢在金殿之上跟其它宰相爭吵的直接擼起袖子開打的人。
此時雖說六十多歲了,但脾氣是一點沒改,本來以他這個年紀,繼續當宰相也還算年輕的,可這位也就因為臭脾氣,數拜數罷,如今直接就在西都養老了。
“圣人,老臣以為秦瑯此計劃太過,吐蕃狂妄入寇松州,然則在松州碰的頭破血流,這已是得了教訓,現在既然他們請罪求和,那自然應允,豈能一邊假裝應允和議,一面卻又調兵遣將的暗里計劃伏擊?”
“吐蕃雖狂妄,但我大唐不能無信也,況且秦瑯之計劃,臣也不認為就是萬無一失的,河曲羌地,本就偏遠不毛,集結數十萬兵馬,豈是易事?再者,若按秦瑯計劃,要聚集劍南、山南、云南,以及關中隴右青海的諸路兵馬,再加上諸羌兵馬,甚至還要發河西、安西之兵,請問,這得耗費多少錢糧?”
“吐蕃既知罪求和,當應允也,非要用兵于邊荒,耗費巨大,且到時如此大戰,就算勝了,又得死傷多少將士,朝廷得花費多少撫恤傷殘?再者,戰死就不能復生,生養一人到養大,再到培養訓練成一個精銳將士,得花費多少年時間,多少錢財?”
“臣今日斗膽,要批評圣人,近些年已有窮兵黷武的傾向了,大唐是強盛了,可也并非就已經強到能窮兵黷武的境地,況且就算真強盛到那種實力,也不該有窮兵黷武之念,前朝時隋文帝統一天下,結束三百年之分裂動蕩,重開太平,建開皇之治,讓天下重現太平盛世,然煬帝繼位不過數年,便開始東征西討,最后結局圣人也是知道的,難道如今圣人想重蹈覆轍?”
這話說的很不客氣,也一如繼往的是蕭瑀的風格。
本來心情挺好的皇帝,也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偏偏蕭瑀才不管你皇帝的喜愛,他既然開了口就不會停。
他態度鮮明,堅決反對秦瑯的這個聚殲吐蕃計劃,認為不合適,不是從軍事角度反駁,而是從其它各個角度反駁,你皇帝同意那就是窮兵黷武,就是不仁,就是無信,就是不顧天下百姓死活,就是楊廣那樣的昏君。
而秦瑯是個戰爭販子,故意制造戰爭以謀功績。
不管打的贏打不贏,都不該打,就算真能滅掉吐蕃二十萬眾,也不能打。
雖然有些胡攪蠻纏,可確實又是有些道理的,而且蕭瑀的這種觀點,其實在朝中還是很有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