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都已經吃虧了,也意識到大唐的強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今肯來請罪議和,那就接受啊,不戰而屈人之兵,多好。
為什么非要打,打仗不死人啊,打仗不費錢糧啊,哪個兵不是爹生娘養的啊,而且你憑什么就認為一定能贏呢?
李靖站一邊沒吭聲,他雖然是兵法大家,從軍事角度上能夠證明秦瑯計劃有很大可行性,成功性很高,但人家蕭瑀又不是說打仗,人家說的是其它。
“請圣人下旨往松州駁斥秦瑯的好戰之念,令其立即接受吐蕃請罪,最好是干脆召回秦瑯,讓他繼續去職丁憂守孝,朝廷另派使者前去松州負責和談之事。”
······
當初秦瓊一直上書說吐蕃威脅論,要朝廷先發制人,積極干預,甚至曾有過請朝廷出兵蘇毗,助蘇毗復國的計劃,只是這事李世民一直沒同意。
一來是當時吐蕃雖有潛在威脅,但遠不如突厥、吐谷渾的威脅大,就算是隱患,也不如高句麗甚至連契丹都不如。
另一方面,也是有蕭瑀等當時的朝中宰相們的堅決反對,那時起蕭瑀就覺得對吐蕃這種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小蕃,根本沒必要理會。
大象總不會因為一只螞蟻對他懷有敵意,就追著這只螞蟻踩吧?
而到如今,吐蕃真的入侵大唐了,可一出手就敗了,蕭瑀更認定吐蕃絕不是大唐的威脅,只是一群不自量力的狂妄蠻子罷了,對這樣的蠻子大唐守好邊境就行了,哪用的著如此興師動眾,要集結征召幾十萬人圍追堵截?
就算真在河曲一戰滅掉這二十萬吐蕃眾,又能如何?
難不成大唐還要接著揮兵進入雪域高原,把那什么勞什子吐蕃給占領了,然后設一個吐蕃道或是邏些道?
就那種鬼地方,現實嗎?
連吐谷渾這樣緊挨著大唐的胡地,朝廷現在控制的都也是勉強,那個還更遠的吐蕃,能占嗎?
舉個現成的例子,朝廷滅東突厥后,不也只是能把漠南之地控制,甚至只是控制長城以內之地,長城外的漠南之地,不也還是以安置突厥人游牧為主嗎?
至于說漠北,朝廷滅了突厥也只是便宜了薛延陀人,又養出來個白眼狼罷了。
所以嘛,這吐蕃不比漠北好哪去,干嘛非要跟吐蕃死磕,就應當同意他們請罪求和,訓斥一番,然后讓他們回雪域高原去好了,以后就讓他們安心當個大唐藩屬不很好?
蕭瑀的這個觀念,還得到了旁邊陳叔達、楊恭仁、楊師道、宇文士及等致仕老相公們的贊同。
深入不毛去打已經認錯請罪的吐蕃,還不如調點兵去西域敲打一下高昌的鞠文泰呢!
起碼高昌還扼守西域門戶,占據絲綢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