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還將北面歸附的處月處密等部所在的庭州,正式設為正州,置輪臺、金滿、蒲類三縣,又設瀚海軍,清海鎮、神仙鎮、咸泉鎮、俱六城守捉、張堡守捉、獨山守捉、葉河守捉、烏宰守捉等,一軍三鎮五守捉。
這庭州原就是欲谷設所據之地,在后世的烏城一帶,這處位置很重要,漢代時的輪臺,曾是控制西域的核心。
朝廷這次把庭州正州化,并設立了一軍三鎮五守捉,就是要全面的屯兵移民,要把庭州變成跟高昌一樣的一個遍地漢人和城鎮、屯莊的地方。
庭州、西州、伊州,成為大唐在西域的橋頭堡,三州連成一片,成為經營西域的大本營。
另一邊,朝廷也把原隸屬于吐谷渾的且末、鄯善都劃出來,劃入了沙州。
原本沙州也只有敦煌這一小塊綠洲之地,如今朝廷把西面大漠相隔的且末河一帶的且末、鄯善都劃入沙州,一來也是加強沙州,二來也是因為在地理上,雖然這二地以前一直是吐谷渾控制。
但在地理上,他其實應當是屬于西域了,處于昆侖山,阿爾金山脈的西北,且末等雖有青海道可聯通隴右,但還是太遙遠了。
與沙州敦煌倒是更近,而現在且末等歸屬大唐了,大唐自然可以開通沙州敦煌到且末的路線,而且從敦煌到且末后,還可以直接向北越過沙漠抵達焉耆,開辟一條不經高昌的絲路南線。
同時從且末向南行,還可開辟出直通于闐的道路。
對于大唐來說,要控制西域,當然是路線越多越好,且末劃歸沙州,更利于管轄控制,也有利于開發,同時通過且末加強對焉耆和于闐的控制。
甚至是從且末反過來影響高原上的象雄國,對吐蕃實行戰略包圍堵截。
“蔥嶺的大小勃律國,也派來使者向大唐歸附稱臣了。”
這次用兵高昌,大唐再次威震了西域各國,對西域的影響威懾力更強了,西突厥對大唐也更聽話了。
就連于闐以西隔著昆侖山脈的大小勃律,都知曉了大唐天威,主動來歸附。
朝廷已經計劃趁著這波勢頭,加大對西域天山以南地區的控制力,計劃要在十年內,完成對焉耆、疏勒、于闐、龜茲這四國的改土歸流,要在那邊設軍建鎮,增筑守捉、戍堡烽墩,從中原大量移民過去屯駐殖民。
朝廷已經不滿足于闐等國王稱臣納貢了,而是要把改造伊吾、高昌一樣,將他們徹底的變成大唐的直控正州,到時幾國的國王們要去除王號,成為大唐的地方官員。
雖然任重道遠,但以如今的勢頭來說,這個計劃也很實際,可行性還是很高的。
不出意外,接下來大唐大規模的進軍開拓西域,以如今大唐的實力還有人口規模,每年移個幾萬人口過去輕而易舉,而這樣的移民持續下去,要不了多久,西域這些小國,就將徹底的變成漢人殖民地,那些綠洲上會與河西走廊、隴右河谷等地方沒什么區別了。
想漢朝時,河西走廓以及隴右,那也都是胡地羌地,如今不也完全成了漢地嗎?
這個基本的國策是沒錯的,只要大唐能夠保持著如今這種勢頭,那么大唐控制西域就沒半點問題,當天山以南諸國成了漢地后,那么天山以北、蔥嶺以西的那些地方,早晚也會一步步的被納入大唐實際控制中的。
這就是大唐戰略。
積極主動的出擊,代替被動的邊疆防守,劍南如此,吐谷渾如此,西域也是如此。把隱患扼殺于搖籃之中,不讓他有萌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