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抵達的時候,正好是黃昏時分。
從太平港出發,在海上航行了半個月,終于見到了大陸。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映照著海濱搖曳的椰子樹,如翡翠般碧綠的海水在落日下漸染成閃亮的金色。
遙遠的天邊飄著幾朵嫣紅的云彩。
此時,船隊所有人都擠上了甲板,遙望著海岸線,覺得是多么的神奇。
“那就是金銀島嗎?果然一片金黃!”
大家忍不住贊美著。
在微拂的海風中,是多么的令人心曠神怡。
又有人驚嘆,“這么快就到了?不是說金銀島在南海最南端的深海之中嗎?我們才在海上走了半個月而已啊?這應當不是金銀島吧?”
馬上有人反駁,“咱們這船多快啊,我以前隨船去過東瀛,從溫州出發,航行到倭國筑紫,僅需六天。而如果自明州(寧波)出發,風好甚至最快三天便能抵達。咱們深海里航行了半個月,已經夠久了。”
至于說為什么感覺船隊并不是往南而是往東,倒沒感覺錯,事實上船隊自太平港出發后,便沒有沿海岸線南下,而是直接航向東方深海,中途甚至都沒靠近海南島補給,倒是在深海里經過了一些小島。
那是后世的三沙、西沙、中沙、黃巖等。
因為航線清晰,帶隊的船長和水手們實際上已經跑了不止一次這條航線,又特意選的風順浪靜的天氣,故此這半個月時間都還是因為船多,否則跑的快十天左右也就差不多能到了。
這就是深海航行的優勢之一,如果按傳統的航線,先沿海岸線南下到狼牙修,再經過三國東吳時海商所記錄的蒲羅中(新加坡),再前往文萊,然后沿岸向北航行,最后到達菲律賓群島的最南端,再往北行,別說半個月,就是半年都不一定能到。
不過對于大多數來淘金的人來說,半個月時間沒下過船,沒踏上過陸地,還是有不少海上航行綜合癥,他們懷念陸地,想念花鳥樹木。
甚至變的不安和煩躁起來。
如今看到那漫長的海岸線,看到沙灘,看到山脈,全都振奮不已。
頭一次來的船長水手們,則看到這個巨大的海灣驚嘆不已,這處海灣真漂亮。
領頭的旗艦徑直往海灣東南而去,那里有秦家先前在這里修的一個據點。
位置就選在后世的馬尼拉港那里,臨巴石河口而建立的,選擇此處,也是因為在這個朝代,水是最重要的,依水建城是第一要素,能夠保證生活生產等用水,再一個就是水運是最方便和便宜的交通方式。
通過河流,也方便以后溯流而上發展。
秦瑯也站到了甲板上,靠近河口,遠遠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火山,這火山的造型是那么的顯眼,但卻又郁郁蔥蔥,明顯這并不是一座活火山。
船長在為秦瑯介紹著。
“我們的據點選在一條大河河口,這條河我們命名為金沙江······這條金沙江上游五十里,連接著一個巨大的湖泊,那湖泊長約八十里,寬約七十里。”
艦隊緩緩進入海灣,最后又進入了寬闊而又平坦的巴石河,沿河上溯十里,有一個江心洲出現在大家面前。
遠遠看去,還能看到上面有房屋等。
“那是我們的據點,金銀堡。”
說是堡,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寨子,島是一座江心洲,很平坦,也不是很大,長不過約一里左右,寬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