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時間,這會皇帝已經登上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了吧?”
炎炎夏日之下,秦瑯懷念起關中的冷陶了,這里沒有榆樹,做不成榆汁冷陶,就簡單的弄了份。
唐人把面條稱為湯餅,面食分成了三大種類,馎托、冷淘和水引。
馎托也叫不托,就是扯面片湯,至于為什么叫不托,據說啊,在春秋時公輸班發明了石磨,把麥子、谷物碾成粉,有了面粉、米份后,開始有炒面吃。
再后來聰明的人發現把面粉和水和成團,再捏成片在湯中煮,吃湯餅更好吃,而有手更巧的人,還能把面團搓成長條,再搟薄扯細。反正到唐代時,做面條都還不用刀切,需要把面團托于掌上揪成面片下鍋。
再后來有人發明了一種叫刀機的做面工具,省時省力,面團也就不用再托在手上了,因此被稱為不托。
再后來,秦瑯來了,這位詩書劍兵皆絕的奇男子,喜愛美食好烹飪,發明了許多新的烹飪之法,也帶來了許多新名詞,比如面條,比如包子、饅頭、餃子等。
甚至弄出了掛面這等神奇的東西。
不過這天氣熱,熱騰騰的褲帶面,當然不及一碗涼面舒服。
冷陶便是涼面了,以槐葉汁揉面,下鍋煮熟過冷水而淘,再拌點蒜米和加點醋,那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吃了這么多面,還是三郎做的這面最地道好吃。”
剛從武安來的老黃感嘆著道。
“早知讓你帶些槐葉來就更地道了。”
唐人夏天都喜歡吃冷陶,甚至就連皇帝在每年夏天的早朝結束后,都會例賜給大臣們一碗槐葉冷陶。槐葉涼苦,食用后還能去熱降火,有解暑的作用,故此從朝堂到民間,大家都喜歡在夏天吃苦。
“這椰汁冷陶也不錯啊,還加了蘿卜干、綠豆芽、黃瓜絲,還放了耗油,甚至有胡椒粉的味道,似乎還添了點扶留藤粉?”
“酸辣帶點辛苦,很開胃啊。”
一碗涼面下肚,再來一個井里撈起來的西瓜,確實是爽。
西瓜也是島上農莊自種的,種的不多,不過長的還不錯。
“這地方確實是好啊,我老黃在這轉了幾天,現在都樂不思蜀了。”
曾經的山東馬賊,再到后來秦瓊家馬夫,然后是秦瑯的心腹管事,再到替秦瑯經營武安封地多年,老黃如今一把年紀,卻也已經算是家業不小,老了還發了二春,娶妻納妾生兒育女,在武安那是被人尊稱一聲侯爺的。
雖說侯爵是虛的,也不再兼武安府的官職,但老黃在太平港,就是現在朝廷派來的武安都督府長史、檢校刺史也得禮讓三分的。
不管是武安的這些領主老爺們,還是港口的商人東家,大家更聽老黃的。
“你差不多也趕緊回太平吧,廣州那邊都來了不知道多少拔人了,大都督府、市舶司、南海艦隊·······他們在太平港見不到人,便往下龍灣神龍島上闖了幾次,有次直接就撞到那影子了,差點露餡了。”
“你躲是躲不過去的,還是趕緊回去,先把長樂公主迎娶過門吧,人家也等了你十幾年了,你現在這樣可是很渣的。”
秦瑯只能無奈的笑笑。
皇帝也是沒料到秦瑯真的不奉詔北上,皇帝封禪泰山如此重要的儀式他居然都沒前去參加,聽說皇帝已經惱了。
老黃這次也是悄悄來的,他帶著一支捕鯨船隊來的,以捕鯨船隊出海捕鯨為名,其實是滿載著蠟燭、食鹽、布匹、帳篷、食油等大量物資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