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卻是讓一眾大臣們驚訝,事先誰都沒想到皇帝要親征。
房玄齡沉默,魏征卻是立馬站出來反對。
侍中馬周也出言反對,認為根本用不著皇帝親征。
“臣舉薦右仆射李相掛帥。”馬周道。
李大亮則謙虛退讓,“臣認為李司徒比臣更適合掛帥東征。”他舉薦李靖統兵。
“藥師年邁兼有腿疾,朕豈安心勞煩他出山?”皇帝反駁,又說李大亮如今在朝中為相,與房玄齡一起主持尚書省事務,也是抽不出空來。
“那臣舉薦英國公李相公為帥。”
“李績要鎮守河東,防范漠北薛延陀。”李世民反駁。
“那柴紹、薛世雄、程咬金、牛進達、蘇定方、段志玄、張士貴、李道宗等皆可為帥!”
皇帝卻還是搖頭,“朕當然也知道他們都是當世之猛將良帥,但朕當年曾隨高祖往遼東押運軍械糧餉,親自看到煬帝無道,征遼苦民,無數百姓為躲避出征與瑤役而打斷自己的手腳,也看到一路上,到處都是饑民和那些困斃的民夫。在遼東,更是到處是死傷的中國子弟······”
“朕當時就曾心中立誓,早晚有一天,要率大軍回來,為中國子弟報仇雪恨。如今,自當親提六軍,揮師討伐。”
“爾等無須多言,朕意早決。”
“太子承乾留洛陽監國,左仆射房玄齡與知門下省事魏征留守輔佐,另外朕再召秦瑯回來,授檢校中書令加太子詹事一同留守輔佐。”
“中書令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兼吏部尚書李大亮、侍中馬周隨朕親征。”
“以鎮東都督府長史、金州都督牛進達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硤兵四萬,長安、洛陽以及山東募兵一萬,集結遼南金州卑沙,乘戰艦走海路向平壤進軍。”
“召河西經略使、涼州大都督府長史程咬金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府軍六萬,以及隴右河朔歸附之突厥、黨項等胡兵,向遼東進發。”
水陸兩軍齊發,這也是當年隋朝時的征遼方略,并不算稀奇,畢竟高句麗盤踞遼東數百年,在遼東一線本就經營有堅固的防線,建立了大量的山城,而近年又搞起了遼東千里長城防線,遼東正面防線還是挺堅固的。
但是大唐與高句麗隔海相望,其國都平壤又在海邊,所以出一軍自海上攻打,本就也是符合兵法的,派一支偏師自海上攻打,必然迫使高句麗人等分兵防守,這樣就能削弱其遼東防線的兵力。
更別說,以如今大唐海上力量之強,早遠超隋時,從海上進攻,還是有很強的突破機會的。
而皇帝選的兩位大將,牛進達統水師一路,程咬金統陸路主力,牛進達這邊不出意料,他畢竟當初為幽州長史時,秦瑯偷襲高句麗,奪了卑沙城,牛進達也是冒險發兵增援的,事后因御史彈劾他擅發兵馬,皇帝便干脆就調他鎮守卑沙,授為金州刺史,后加鎮東都督府長史。
老牛在遼南鎮守多年,一直沒挪窩,他統水師是最佳人選。
倒是程咬金統陸路主力,有些意外,他先前鎮守河西涼州,級別是當然是沒問題的,而且打吐谷渾打黨項都是有戰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