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之前對高句麗人用間,獻上修長城之法,高句麗人對那獻上的堅固長城堡壘要塞之法,深為驚嘆,于是舉國之力修筑,每年都要征召幾十萬青壯到遼東修建長城。
由于獻上的長城修筑之法太過先進,使的技術落后的高句麗修筑緩慢,且耗費太多民力,對于一個只有幾百萬人的遼東小國來說,每年幾十萬青壯長期在遼東修長城,雖說是輪替的,可也嚴重影響到了高句麗國內的經濟了。
尤其是對他們的農業影響巨大,這幾年因為缺少青壯勞力,高句麗人的農業受到嚴重打擊,大量土地拋荒,或是因為缺少水力設施的維修等而導致出現旱災減產等。
本來任何正常的國家,若出現這種情況,估計都會馬上調整,減少修長城的人力,以保證糧食安全。
可問題是,高句麗人又被唐人暗算了。
因為大唐這邊派出了更多的走私犯,向高句麗走私出售糧食,價格還不是很貴,大量的走私船,將一船船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去高句麗。
所以高句麗這幾年雖然糧食生產出了問題,糧食產量越來越低,但他們國內的糧價反而越來越低,不僅沒有出現糧荒這種問題,反而有種不缺糧,糧食很賤的錯覺。
再加上這幾年,許多商人在高句麗高價收購礦石、漆料等物,使的經營這些利潤很高,高句麗的貴族們都爭相投錢去開采礦山等。
開采礦石賣給那些海商,那獲得高利,轉手再低價買進大量糧食,一進一出,還能賺許多,比以前種地放牧什么的,可是劃算太多了。
高句麗人充分的享受到了什么叫做貿易之利。
而高句麗朝廷通過稅賦等,也是年年財收豐厚,手里有錢,當然就可以從海上走私商人那里買進更多的鐵料、牛皮等物,然后打造出更多的武器鎧甲。
反正現在高句麗國中最賺錢的產業就是挖礦,而國家全力發展軍工業,倒是農業、牲畜業這些國家基本的產業,反倒是已經越來越荒廢。
許多底層的百姓,因為家中青壯被征去修長城,或是打造軍器,導致家中田地荒蕪或是歉收,好不容易有點收獲,可高句麗的糧價被走私糧價打壓大跌,百姓們種出的糧食賣不出錢,許多農民都破產了。
最后只能淪為貴族們的礦工或是作坊里的工人,甚至是奴隸。
可高句麗貴族們卻沒在意,只覺得環境越來越好,錢越來越好賺,家業越攢越多了。
沒有人意識到,他們跳進了一個大陷阱。
那是秦瑯針對高句麗人制訂的一個經濟戰,一重又一重的陷阱,他們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現在高句麗早就無法再糧食自給自足了,甚至國家都沒有了什么糧食儲備,反正海商會源源不斷的從海上運來廉價的糧食補充。
“傳令牛進達,封鎖高句麗沿海,禁止所有船只前往高句麗,禁止一切物資進入高句麗!”
一旦封鎖海上,高句麗被海禁后,他們的糧食儲量根本撐不到下一季收獲,更別說支撐一場全面的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