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要求自帶干糧從征遼東,為求勛賞,就為報當年中國子弟之仇。
武安州封臣本來大都是當初秦瑯從長安帶來的勛戚貴族家的庶子,因此人稱庶子團或次子團,這些人誰家當年在隋朝時沒征過遼東?
誰家沒人死在遼東?
據說到現在,遼河畔、鴨綠水畔,都還有許多高句麗人立起的京觀,把十數萬中原子弟的尸骨堆砌炫耀武功。
如今終于可以報仇了,大家都想親自報仇。
當然了,說不求勛賞也是假的,其實大家也還是想找機會立些功勞的。
相比起當年隋軍征遼,大家紛紛自斷手腳逃避的情況,無疑鮮明對比。比如當年劉弘基這等勛戚子弟,在朝廷內府中為勛衛的官宦貴族子弟,為了逃役,都故意宰殺耕牛然后入獄逃避。
現在這些武安封臣們,無疑要強的多。
最后秦瑯說船只有限,可大家說自己弄船,只要秦瑯同意他們一起去就行。
這些人得到同意后,迅速就弄來了在批的商船,有些本就是自家的船,大家自備武器,帶著莊園的家丁部曲奴兵,自帶干糧相隨。
居然湊出了八千之眾。
這還是秦瑯再三要求削減數量,否則湊個兩萬都沒問題,如今的武安都督府下轄五個州擁有十五個縣,戶籍人口已經突破了二十萬戶,擁眾百萬。
湊個兩萬青壯還真不是問題。
最后減到八千,再也減不下了,誰也不愿意回去,只好同意都帶上。
等到船隊啟航北上時,浩蕩無比。
計有南海艦隊三千人,交州都督府三千人,武安府八千人,象林府三千人,林邑國三千人,句町府兩千,并有通海都督府派來三千人,愛州都督府一千人,總共是兩萬六千人馬。
乘坐著南海水師的戰艦、運輸船,以及征召的預備役商船,還有大家自愿北上的商船等,這支艦隊超過了三萬人,還載著各式物資無數,浩蕩北上。
此時秋風徐徐,艦隊揚帆而起。
“當年我在桂州為參軍時,也曾下過交州幾次,那個時候,航海主要得靠信風。十月到一月,借西北風下南洋,而到了四五月,則乘東南風北上。遠洋全靠信風,因此海船經常得在港口待上半年甚至更久,等到了季節有了信風才能航行。”
王玄策站在甲板上,望著這些能夠八面來風的新式海船,無比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