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城名乃是沿用漢代安市縣名,安市縣是漢遼東郡十八縣之一。
漢代安市縣在后代營口大石橋一帶,是建在平原之上的,不過高句麗人雖沿用安市之名,但安市城卻是座山城,另擇險要建立,建在后世海城東南的贏城山上。
此城比建安城還更險要。
循山為城,周十余里,東高而西低,橢圓形。
城內約有六千畝之大,城中有山泉,由東向西流出城外,東西南北各開一門,西門為正門。
東門置山城最高處,東西二門相距二里,南北二門相距一里。
在安市城四面,皆有小山,各立堡寨,分兵把守。
此城是遼東平原通往高句麗腹心的咽喉之地,故此二百年來不斷加固,十分險要。
鎮守此處的安市城主梁萬春,卻也不是等閑之輩。
他本是高句麗六部之一絕奴部貴族,是國王高建武的心腹大將,在高句麗改革軍制,仿唐建立禁軍十二衛的時候,梁萬春為左衛大將軍,在朝中一直與權臣淵蓋蘇文不對付,被淵蓋蘇文視為眼中釘,是他弄權的阻礙。
所以后來被淵蓋蘇文趕出朝堂,國王維護,將之安排到安市城為主將,梁萬春帶著絕奴、灌奴兩部組成的左右兩衛禁軍中的精銳,來到遼東安市城,在這里整訓兵馬,安撫民生,倒也政績突出。
淵蓋蘇文幾次找他麻煩,甚至之前還弄的兵戎相見,淵蓋蘇文大怒之下引兵十萬來圍安市,要拿下治罪,可梁萬春直接就召集人馬攖城而守,根本不理他。
最后國王出面調停,才讓淵蓋蘇文退兵。
梁萬春據安市經營多年,手底下是國王左右衛的精銳,他手下有鄒定國、李佐升、歐飛、暨武、張猴孫五員大將,號稱是五虎上將,分守安市以及周邊諸城,共計十萬人馬。
也算的上是兵強馬壯。
故此先前莫離支淵蓋蘇文這位權相領軍十萬來威脅,他都一點不怕。
如今雖然被建安城主誘騙損失了四萬人馬,卻還仍然頭鐵。
俗話說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楊萬春是個狠人,手底下的兵自然也不慫。
面對秦瑯派來勸降的建安城主高文信,破口大罵,并將其派去的使者直接斬首。
勸降不成,秦瑯倒沒急著攻城。
主要還是這安市城確實十分險固,而這梁萬春又戰意昂揚,其周邊又有許多小堡堡拱衛屏障。
秦瑯便在安市城下扎下營連,暫且按兵不動。
他一面派人渡海去幽州向天子報捷,一面派人去北邊聯絡程名振、張儉、程咬金諸將。
李世民長孫無忌等都聽呆了。
“這仗打的漂亮!”
尉遲恭狠狠的一巴掌拍在大腿上,面紅耳赤,“這小子打仗是越來越厲害了,俺佩服!”
曾經被尉遲恭一拳差點打瞎一只眼睛的江夏王李道宗趕緊離他遠點,“秦相真是用兵如神也,建安、安市那是遼東防線南面的兩座重城,擁重兵十萬,城堅兵多,易守難攻。想不到,秦相居然這般輕松的就取得如此大捷!”
這時參軍也還告訴了皇帝等一個好消息,拿下建安后,完整取得了城中的糧草輜重,獲取了許多糧食,這都是高句麗人這些年來辛苦積攢存儲的戰備糧。
而殲滅了安市四萬援軍時,也奪取了大量的牲畜牛羊和糧食。
秦瑯勝利后,還馬上就派人往大連旅順登州天津秦皇島諸港召商,戰俘奴隸和繳獲牛馬等換糧食。
讓商人們運糧來換奴隸牛馬等。
各處商人聞風而動,滿載鹽糧醬菜冬衣等爭趕而來,據說現在建安城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
場面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