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與長孫等都有些面面相覷,這秦瑯膽子也確實大,剛打了勝仗,馬上就把戰俘給賣為奴隸了。
“都賣做商人為奴換糧食了?”
“也不全是。”
“那些酋長官將等俘虜,先送去登州看押,聽候圣人處置。而其它俘虜兵士,則直接發賣為奴。對于建安投降者,則全都不動,保護他們人身和財產安全。”
不僅如此,秦瑯對安市周邊的高句麗人,也比較客氣,并沒有派人掃蕩捉捕,反而還出錢雇傭他們來幫忙修營寨。
秦瑯現在在安市城前修寨子,也占據了一座山,要修一座山城,同時在山下修永固式營寨,一副要跟高句麗人耗到底的姿態。
李世民不知道要說什么了。
秦瑯不僅滅掉了遼南一半的主力,而且奪了一座重鎮,又圍死了一座重鎮,更不費朝廷半點人物錢糧,就解決了糧草補給問題。
甚至現在還在安市城下開始儲備糧草,以做接下來攻安市和北面遼東城等的軍需準備。
本來正常情況下,朝廷雖然在遼西營州的柳城儲備了不少糧草,但從柳城把糧草轉運到遼河西岸前線,還是十分遠,且車馬難行運輸不便的,這也是限制了皇帝親征兵馬數量的重要原因。
兵越多,吃的糧草越多,需要動用的民夫也越多,而民夫也同樣需要消耗糧草,民夫多消耗更多,這就像是個循環,當年楊廣的百萬征遼就是因此而敗。
糧草對于東征太重要了。
現在秦瑯從卑沙往北數百里,在卑沙北面六百里的安市城下,建立了一個糧草基地,這里距離遼東城僅一百多里了。
而原本的糧草基地營州柳城,距離遼東城多遠?
最近的距離都五百里,還得跨越二百里大遼澤。
這比秦瑯拿下建安城,殲滅安市五萬主力的消息,還讓李世民興奮,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了。
“秦相能拿下安市嗎?”李道宗問。
而長孫無忌也有些擔憂,高句麗人不可能看不出來秦瑯屯兵此處的利害,所以接下來高句麗人極可能要反撲秦瑯。
若是站不住腳,或者兵敗,那可就危險了。
“必須立即增援秦瑯。”
李世民趕緊取來地圖,對著一番研究,做出最新調整。
“命在遼澤的程名振、張儉率所部兩萬余人馬,立馬往東南增援安市城下秦瑯,與之會師,抵達之后,由秦瑯節制。”
“授秦瑯遼東宣尉經略招討使!”
“傳旨程咬金,趁秦瑯在南邊吸引了高句麗人的目光,趕緊兵出通定,從北面繞過遼河防線!”
“我們也不能閑著,全軍加速,直驅遼東城!”
······
十一月初。
遼東風起云涌,烽煙四起,高句麗憑長城而守,卻也被調動的東奔西走,疲憊不堪。
親自趕到遼東城中坐鎮指揮的莫離支淵蓋蘇文,這位喜歡身上佩帶五把刀的高句麗權臣,這個時候也是被各種軍情警報弄的懵了。
一會唐軍出現懷遠,一會退入遼澤,一會又有兵出營州往遼東來,一會又說建安失守,一會安市軍又大敗,到處都是唐軍。
淵蓋蘇文都搞不清唐軍的主力在哪,目標何處。
在聽到安市損兵四萬,建安失守的消息后,淵蓋蘇文也顧不得說幸災樂禍了,雖然楊萬春一直跟他作對,鎮守安市,控制著遼南地區,手握十萬雄兵,是他眼中釘。
可他也清楚,遼東千里長城防線本就是一體,當年丟了卑沙,就讓這道長城防線有了缺口了,如果再讓安市失守,那遼東城也就側翼不保,到時遼東城也孤軍難守。
不管愿不愿意,他都得救援安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