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秋天很蕭瑟。
入眼所及,到處都是枯黃一片,從遼東城到白巖城,沿太子河而行,隨著蜿蜒的河流,兩側都是起伏的山陵。
河畔兩側還能看到一些村莊,不過在唐軍到來之前,遼東城之前把諸城外的高句麗百姓全都撤入了城中,實行堅壁清野。可惜并沒有什么效果,反倒是被大唐一窩鍋,連清野都省了。
沿途只剩下村莊,卻不見人煙。
秦瑯騎著馬跟隨皇帝御駕,前后左右都是天子禁衛六軍護衛。本來有官員獻言,說要為皇帝打造一座輪宮,這樣會很舒適也有排場,結果被李世民怒斥,直接給他連貶三級,趕回中原去了。
當年楊廣北巡塞外的時候,便讓人打造過輪宮,據說輪宮數百個輪子,用無數牛馬拉拽,輪宮里可以住數百人,猶如一座輝煌的移動金殿。當初楊廣的輪宮無比奢華,也確實震驚了塞北的突厥人,反正始畢可汗親自為皇帝的輪宮割了一條幾百里的草路,還天天親自為皇帝打獵獻鹿血鹿舌的。
但是呢,隋三征遼東后,楊廣再次出巡代北的時候,剛到雁門關就被始畢可汗率四十萬騎圍住,差點成了俘虜。
中原天子的威儀不是靠一個輪宮來展現的。
皇帝雖多年不打仗,但皇帝平時也經常打獵,所以騎術依然精湛,在馬上行軍,也絲毫沒有不適。
對于眼前這片遼東之地,李世民的評價是比代北要強許多。
秦瑯表示贊同。
代北長城以外,雖然還有數百里之地,但是確實遠不如遼東,同樣的冬季寒冷,但遼東這里有遼東平原,土地更加肥沃,而代北呢,長城線其實就是一條旱帶分界線,過了長城,降雨量已經不足以維持農耕種植了。
所以雖然中原王朝有很長時期都能控制代北之地,但始終沒法發展起來,主要還是因為那些地方不適合農耕,只適合游牧。所以長期以來,中原就算占有這些地方,也往往只能安置一些歸附的游牧民族,但以游牧民族的特性,那是叛服不常的,早晚就成邊患。
遼東不同,遼東甚至可以說比河套平原還強許多,雖說與關內相隔甚遠,冬季十分寒冷,而且這個時代開發不足,河道淤積,幾百里遼澤,大量森林等,這都不是問題。
漢代開發遼東四郡時,這里就非常的富庶了,而此后數百年間,遼東也一直有許多人口,后來高句麗趁中原混亂,奪取了后燕手中的遼東,經營數百年,也是走的半耕半牧路線。
只是因為高句麗畢竟是偏居一隅,始終面臨著中原王朝要收復舊土的威脅,故此高句麗人占據遼東數百年,其實大多時間把精力都消耗在了防御上。
看看這里遍地的山城、堡壘就知道了。
本就國小民寡,還把主要精力整天花在打石頭、壘山城上,大部份的青壯都編入軍中,還得經常應對契丹、靺鞨這些野蠻游牧部族的侵襲,又得經常在半島上跟新羅、百濟等爭斗,還能延續數百年,也確實不容易了。
而如果大唐收復了遼東,到時經營起來肯定是不一樣的。
以大唐的國力,周邊那些蠻夷誰敢亂來?
而以大唐之國力,要經營發展遼東,也勢必會更加迅速。
漢晉時經營遼東,主要是經營平原地帶,城市都在平原地區,而高句麗經營遼東,主要是經營山城體系,這就是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