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國公兼資文武,志懷貞確,竭節至公,聲績遠彰,嗚呼哀哉!”
之前半路病沒翰林院大學士岑文本,如今又突然病逝了右仆射李大亮,皇帝的心情也復雜無比。
李大亮病逝前勸說皇帝早點結束東征,說遼東落雪,將士苦寒,并勸說皇帝應當重點經營關隴中原之地,對于遼東莫過份用兵等。
因李大亮之死,以及突降大雪,唐軍在途中暫停了三天,待雪停之后才繼續行軍。
抵達安市城下,與牛進達的五萬兵馬會師。
幸好有牛進達軍事先扎好的營寨,有從登州、卑沙運來的許多過冬物資,總算讓這支風雪中趕來的唐軍能吃上熱飯。
“安市城還不肯降嗎?”
“安市城主梁萬春拒不投降,還十分囂張,經常派兵襲擾,之前還打算派兵去增援遼東、白巖城,臣領兵攔截,數次大戰,才將其殺回。”
李世民聽完牛進達的稟報,也不由的皺眉,這安市城明顯跟遼東、白巖、蓋牟城等情況不同,這守將無疑更頑固。
“你們傷亡如何?”
“我軍數戰安市軍,前后共計傷亡三千有余,但也殺傷安市軍不下五六千眾。”
一換二的戰比,本來是很不錯的,可李世民聽了卻并沒什么高興,相比起其它幾個戰場的傷亡比,這相差巨大。
安市抵抗意志確實十分頑強。
隨軍的鄭元璹請求撤兵,理由是如今天降大雪,遼東氣溫大降,而安市城反抗激烈,城堅難克,不如且先撤兵。
長孫無忌則認為天氣雖冷,可唐軍此時物資充足,兵馬強壯,應當趁著眼下還可用兵,一鼓作氣拿下安市,徹底的摧毀高句麗人的遼東防線,這樣明年開春之后便可再次發兵,一舉收復整個遼東。
“陛下,此時若不拿下安市城,若讓高句麗人得以援兵補充安市,則明年再攻安市,就會非常艱難了。”
“秦瑯,你以為呢?”李世民問秦瑯。
天氣大降,皇帝卻還十分固執的穿著那件褐色袍子,明明都冷的勾背搓手,卻硬是不肯添衣換袍。
牛進達只好讓人給皇帝的御帳中多生了幾盆炭火升溫。
秦瑯倒是早就把貂裘穿起,聽到皇帝發問,“臣聽聞輕騎奏報軍情,淵蓋蘇文已經集結了十五萬援兵,正往安市趕來,這是高句麗遼東最后一支生力軍了。”
“所以呢?”鄭元璹問,“我們不更應當撤兵嗎?”
“陛下,臣以為,若是能夠圍城打援,把這十五萬遼兵殲滅,則整個鴨綠江以北再無反抗之力了。若是抓住這機會殲滅了這些遼兵,那總比明年我們再來攻堅拔寨強的多吧?”秦瑯說道。
“天氣如此寒冷,如何能戰?”鄭元璹依然反對。
“高句麗兵戰得,那我大唐軍亦可戰得。況且,高句麗軍救急如火,正急速奔來,所以戰事并不會拖延太久,我們完全可以在贏得此戰后,趕在渤海結冰封凍前把大部份將士撤回中原的。”
“如果高句麗兵故意拖延不戰呢?”
“那豈由得高句麗人?我軍正常圍攻安市城便是,援軍拖延不來,我們便先拿下安市城好了,到時是走是留,更是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