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長孫無忌待皇帝心情稍平復了一些,立馬進言,提出庶人李祐謀反,也是因為太年輕就出鎮封地,天高皇帝遠,無人可約束,故此無法無天。所以他認為,皇子們世封永鎮,就藩的年紀還是太年輕了些,更容易導致缺失教導而犯錯。
然后又說宗室藩王在封的權力有些太大,不受約束,應當吸取教訓,多加以約束。
比如藩王的親軍侍衛數量太多,現在親王就藩,親事府、帳內府和典軍府加起來足足三千之眾,這個兵馬由藩王統領,確實有些太多。
另外,親王鎮藩,對于行政司法錢糧等各方面也都插手,權力太大了······
“陛下封藩宗室,本是為屏藩朝廷,可如今皇子世封就藩才幾年,就已經出了這種舉兵造反的事情,還是制度有些欠缺之處,應當立馬修補。”
侍中馬周也表示支持,認為世封制度有許多不足之處,其中世封宗室們手里的兵太多就是個大問題。
三千人太多。
“請求圣人下旨裁減諸藩侍衛,宗室親王以三百為限,郡王二百為限,嗣王一百為限······”
這一夜,重臣們在上陽宮討論了一夜。
秦瑯年輕倒是精神不錯,還有茶水點心,這一夜倒也沒那么難捱,雖然會議也只開了上半夜,到后面討論的也都是對世封制的修補,秦瑯一直沒參與。
下半夜則就是茶會了,精神不濟的一些大臣干脆便趴在案上打盹睡覺,可皇帝卻沒讓大臣們出宮。秦瑯猜測,估計也是今天突然死了七位重臣元老,雖說檢查并非投毒刺殺這些,但現在外面情況不明,皇帝便干脆把大臣們留在宮中,這也算是一種保護手段。
雖然在議事后段,馬周干脆提出了停世封之制的提議,認為世封之制效果并不好,不如停世封之制,仍只給宗室、功臣們實封食邑便可。
而且遼東的勛官、封爵授土之制,馬周也認為沒必要。
這個提議還得到了數位大臣的支持。
秦瑯也是沒參與。
雖然他心里清楚,世封制與實封食邑相比,其實不僅是表面的那點點稅賦收益,而且就只算稅賦收益,其實也是收益不小的,畢竟貞觀初,宗室皇子親王實封也不過六百戶,公主也只三百戶,而大臣們最多也才一千多戶。
而世封制推行十來年,如今這眾多世封之臣,其中封地發展的最好的,自然是秦瑯了,他的武安府如今擁有五州十五縣,工商興盛,人口近百萬。不說武安都督府擁有大量的田地,每年的田賦收益三分之一,就是相當豐厚,而且武安工商繁榮,其中太平港更是天下有名的大商港,這工商之稅秦瑯也一樣是要拿走三分之一的。
雖說武安府只是個特例,其余的世封并沒這么夸張,但畢竟現在才開始十來年,等以后慢慢經營,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后,各家的封地不說多,起碼也能有萬戶吧?
這就意味著大家僅這經濟收益,就等于是提升到實封萬戶了。
況且,除了經濟稅賦的收益,有了一塊實封地,還有各種隱性的特權福利等等,就如秦瑯經營武安,可不僅僅是收稅,各方面的好處太多了。
停封世封制,秦瑯不用開口,可已經得到世封的這些宗室功臣都不會同意的。另一方面,世封制推行這十幾年來,對于大唐開發邊疆,鎮懾蠻夷也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李祐造反,這也僅是個個例,削減世封藩王們手中的侍衛數量,這個可以商量,但停封這不太可能。
至于說遼東要推行的勛官、封侯授土這事,皇帝剛開頭,哪里就會停呢。
不過秦瑯也明白,既然現在就有這么多人開始提要停世封制,那說明這件事情其實也還是有許多人反對的,不管是出于羨慕妒忌也好,還是覺得于國家長遠無利也罷,總之這事將來說不定爭議還會更多。
就如他秦瑯的武安府封地,雖然如今已經把兵權、行政、司法等都交出去了,不統兵不管民,只收點稅賦,再憑著當初剛來時占據的先機,如今開始享受源源不斷的紅利回報,但這份回報也確實太豐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