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允許學生們在街上收人的東西,哪怕是別人送的也不行,不過街坊商民們也都很感覺學生報的報曉和報天氣,尤其是這些孩子們不論刮風下雨,那都是風雨無阻,按時按點的。
對于大早上還在床上的百姓們來說,報時和報天氣都是很有用的信息,畢竟這年頭也不是誰家都能水鐘刻漏這些的,不用起身便知道時間和外面的天氣多好。
可以根據天氣情況,提前做好一天的安排。
大家都想感謝一下,但學校規矩嚴格,少年們也都很自立自強,是堅決不會收任何一點好處的,哪怕就是一個包子也不行。
于是到了如今,便也漸由商會、行會們自發組織,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兩天,會籌集一些物資到學校去慰問看望師生,給予一些幫助。東西可能也不多,一點米面糧油或是布料等,但這卻是一份難得的魚水之情,是受到金銀城秦家執事會的贊賞的。
隨著這一聲聲報時,金銀城這座呂宋島上第一大城也開始熱鬧了起來。
做為呂宋的中心,這里有許多店鋪作坊,最先開業的自然是一個個早點鋪子,碼頭區向來是最先熱鬧起來的地方。
曹家從食、萬家饅頭店、武家蒸餅、石家胡麻煎餅,李四家北食店,金家南食店,丁家素茶店,史家瓠羹店等眾多都爭相開始吆喝起來。
史家瓠羹店就以灌肺和炒肺最有名,而其它各家也基本上都有拿好的招牌早點,比如說石家的胡麻煎餅,丁家的八寶粥,李四家的羊雜湯,金家的鴨血粉絲,萬家的大饅頭等等。
其它的什么煎白腸、五味肉粥、馓子、糍糕等各式各樣皆有,從某方面上來說,這里其實就跟武安太平港、鎮南交州港、廣州港等那些著名大港口差不多,因為南來北往的人多,人口流動性大,也就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美食。
金銀城是個淘金城市,也是呂宋對外的港口,從中原過來的船都是先進金銀灣,沿金沙河在金銀城碼頭靠岸,上岸第一站也必然是金銀城。
大量的淘金客來來往往,而呂宋島上采集到的豐富黃金,也會在金銀城中進行加工。
這又使的金銀城里的金加工行業很繁榮,帶來了大量的產業工人,也吸引了許多買賣黃金的商人。
同樣道理,有這么一個重要的產業在,吸引了如此多的淘金者和產業工人,圍繞著他們的吃喝住行等當然也有個很大的消費市場。
這是一座工商型的港口城市,不比內陸傳統的城市,消費屬性更強。
“吃碗粉吧。”
島上熱,秦瑯一雙拖鞋一身薄衫,裝束打扮看著像是個早起的商人。
秦瑯在潯州輕舟直下廣州,沒有驚動當地官員,便搭乘秦家的商船先去了福清港,再經澎湖到了流求島上,微服轉了一圈后,離臺南抵呂宋。
隨船到了金銀港,也沒有公開身份,仍然只以一個隨船的小管事身份進城,他打算先來微服考察一番,看看這一年來,呂宋發展的如何,是否如他接到的報告中所說的那樣。
同時,站在不同的角度,能看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
走進一家看著挺熱鬧的粉店,老板立即熱情的招呼,詢問他們幾個要吃什么粉,他們一行四五個,立馬被老板當成了大客戶。
秦瑯在腸粉和豬腸粉之間猶豫了一下,最后決定還是吃清淡點,便點了個腸粉,老板熱情的推薦豬腸粉,說他家的豬腸味味道最正。
成功的讓張超等幾個都點了豬腸粉,不過秦瑯堅持要了腸粉,另要了個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