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入海灣。
秦瑯站在甲板上看著這個擁有一百多里海岸線的優良港灣,看到臨近小金沙河口已經有許多船只進出,漸顯繁華。
河口是肥沃的小金沙河三角洲,一路向北五百里直抵舊金山,皆是肥沃的中央平原,東西兩面是兩條高崇的山脈庇護,南北則是兩個優良的大港灣,如此得天獨利的地形,同船的幾位老者都不由的驚嘆連連。
“真要是南北五百里,東西二百四十里,如此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那真是比八百里秦川也不輸多讓,比常患淮河水患的淮南平原也強許多,更別說封閉的蜀中平原了。”
幾位身著長衫的老者,現現在都有些不太相信秦瑯講的,這金銀島如此之大?而秦瑯說這巨大的平原,只是金銀島的小半部份,整個金銀島南北千余里長,在南面甚至還有許多群島相接。
“那些是什么?”
老者們隨船進入海灣時,就已經驚嘆連連,這海灣比杭州灣都還條件好,有近乎渤海灣的優良,猶如一個深瓶一樣,這使的灣內風平浪靜。
海水碧綠,天空蔚藍。
駛近南海岸,他們激動的指著河口西岸道。
“那是鹽田的風車!”
“新金山也有鹽田了?”
“有,目前已經有一千多畝鹽田了,百畝鹽田一塊,共有十八塊。”秦瑯介紹著那些高大矗立著的巨物,那是鹽田上的風車。”
這些風車有六扇風葉,采用的是白色帆布制成,可根據風力大小和用水的多少需要來進行調節,有時六扇全開,少時四扇,有時甚至只開兩扇,不用的扇葉可以卷起。
風車上甚至還裝有方向盤,可根據風向調節方向。
每座風車高達三丈余,立在鹽田中就如同一座碉樓一般。
“用帆布的風車。”幾位老者又來了興趣,拉著秦瑯問個不停。
鹽有多種,但是以海鹽制取最為便捷,從先秦之時起,中原王朝就開始官山海,煮海為鹽了。從最初的煎煮,再到曬鹽,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北方的蘆臺鹽場,就是與揚州鹽場并稱的兩大鹽場,北唐山南保定,不如蘆臺一五更。滄州的蘆臺鹽場,成為北方最富饒的沿海之地,不輸揚州。
蘆臺鹽場能這么有名,皆因在西漢起制海鹽,都是采用煎煮法,以海邊的蘆葦為燃料,用大鍋取鹽堿土熬制,到了深秋,蘆臺鹽場附近到處都是成片的蘆葦,取之不盡,這為制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后來,曹操還開鑿小漕河,以便于鹽運出,更加讓鹽場興盛。
不過雖然煎煮法歷時悠久,但也相對落后,主要就是用刮土淋鹵和草木灰淋鹵法,在近海灘天晴時會結一層鹽霜,將其刮取下來,聚集成堆,再用清水澆注,使水與咸土的鹽份融合成鹵水后析出,再收集起來煎成鹽。
將煎鹽過的草木灰收藏于坑,待十一月時浸以海水,第二年春,天晴日暖,取灰晾曬,至現出白光收起淋鹵。
這些法子相對還是比較落后的,甚至連河東的解池鹽場,以前都主要采用煎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