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也屬于朝廷專賣之列的,秦家以往雖然是獨家掌握白糖提煉加工之秘,但白糖卻要被朝廷征以重稅,然后由各大豪門勛戚們劃區分銷。
老黃的這個提議,其實就是呂宋以后成為一個免稅區,或者說是走私島了,全繞過朝廷,關稅啊、專稅啊甚至貿易禁令等等這些都繞過去,所有好處就都是自己的了。
張超有些猶豫的道,“若是這樣的話,確實能獨得其利,但朝廷能允許嗎?”
阿黃便道,“其實這些年來,你說哪個勛戚豪門家沒參與到海貿中來,誰家沒分杯羹?不管是直接經營,還是入股合伙,那都是有一份的,而這些海貿商隊,你說哪個沒在海外有那么點商站、據點?”
“那些在海外開礦的、種植的、貿易的,誰還又向朝廷繳過稅啥的?既然都不在朝廷疆域之內,那自然用不著遵守朝廷的那一套稅賦律法了。我們這金銀島上,當然可一樣。”
“可是人家也沒咱們這么大規模啊,也就小打小鬧,一二商館,幾個礦山,一些種植園啥的,能跟咱們這比?”張超道。
這確實是問題。
但秦瑯也早考慮過這些,甚至也思考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不管了。
這里不是武安府,也不是福清港,不是秦家在流求或是遼東等地經營的據點,這是海外,就算秦家經營的規模大點,可畢竟不是朝廷的治下之地,所以不把金銀、鹽糖等運回國,不給朝廷納稅,那也都是合理的。
至于說其中隱含的風險,肯定也有,但做什么都有風險。
若是什么都怕,那真的就什么都不用做了。
“放手去做吧,沒有個一二十年,我們這未必就能讓朝廷側目。”
而且秦瑯也明白,就算秦家要全力經營呂宋,但畢竟這里孤懸海外,與當初開拓武安府不同,當初武安州雖說是蠻荒,可背靠交州這個要地,又聯通邕廣,在朝廷大規模經營嶺南的大環境和大興工商海貿的有利條件下,才能在不到二十年間,就發展到上百萬人口,工商大興,成為嶺南第三大港。
這些都是呂宋所難以擁有的條件。
就算如今秦家全力經營,但越往后,會發展越慢,在淘金大潮的刺激下,第一個十萬人會很容易達到,但第二個十萬,肯定會放緩,第三個第四個十萬,只會越來越緩!
而想達到百萬人口,沒有個幾十年幾乎不可能。
“朝廷現在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陸地上的,遼東的高句麗那是必滅的,而向西域擴張經營,也是既定的戰略方向,對北面也還要防范草原游牧民,就算還有精力,那也是對紅河以南的南蠻諸部繼續推進的。”
秦瑯給兩人分析道,除非秦家直接在呂宋島上建國稱帝,否則朝廷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太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