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著嚼著就習慣了,不嚼兩下就覺得差點啥子。”張超笑笑,“其實也沒三郎說的那么難,有三郎全力支持,大筆的錢糧扔過來,有錢好辦事啊。”
秦家全力支持著呂宋島的殖民開發,而且一上來就發現幾大金苗礦帶,直接就是年產黃金幾萬兩的王炸,就憑這個呂宋就不愁了。何況秦家各方面的強力輸血,從運奴隸過來建糧食、甘蔗、棉麻種植園,再到現在建鹽場等。
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工匠給工匠,甚至要護衛派護衛,這樣的支持下,呂宋發展確實快,新金山如今的發展,比當初舊金山的發展還更加迅速,因為現在條件更好了。
秦家本來就在工商領域發展極強,還在海上貿易這塊獨領風騷,如今隔著大海在呂宋發展,對擁有大量海船的秦家來說,兩三千里的海上大洋,并不是什么難題,相反還成了秦家的一個保護,可以免于被朝廷官府掣肘。
做起事來無拘無束,十分方便自由。
“我們發現這島上有種蕉麻,長的跟香蕉樹似的,它的葉柄中能提取很優良的麻絲,十分耐水浸,極適合用來制魚網和纜繩,內層的細麻還可用來織成細麻布做衣服鞋子,最外層的麻纖則可用來造紙,價值很高。”
阿黃有些興奮的道,“我們打算建一些蕉麻種植園,大量種植這種蕉麻,用來制漁網、纜繩、織麻布、造紙等,我找人細算過,這玩意比我們種真麻的產出價值高多了,這里的天氣和土壤極適合這種蕉麻生長。”
秦瑯聽了也不由的點頭,他這才想起來,呂宋確實盛產這種蕉麻,蕉麻跟黃麻等那些沒有半點關聯,長的跟香蕉巴蕉樹很像,其葉柄中能夠提取到很優良的纖維,這種纖維拉力很強,尤其是不怕水這種特性很強,做漁網,船纜船等都非常好。
而且內層纖維也可用來織麻布做衣服,雜亂纖維等也可以用來造紙,做紙袋等等,可以說經濟價格是非常高的,完全不輸于棉麻,而且種植起來要方便的多。
這是多年生的植物,種下一年半就可以開始收割兩三個主莖,以后每隔兩三個月就能再割兩三個主莖,一直到第六年時產量最高,到第八年時產量開始減退,十年后才需要重新種植,種一次能割起碼八年,收獲幾十根主莖取麻。
“種。”
秦瑯以前疏忽了,現在老黃提起,他當然支持建蕉麻種植園。
這個發展好了,也是錢途無量的。
老黃談了談他對新金山未來發展的一些方向看法,認為新金山與舊金山其實條件都差不多,所以定位也應當差不多,以后就是金銀島上的雙龍頭,齊頭并進共同發展,不分輕重。
以黃金開采和曬鹽業帶動,然后輔以甘蔗種植、棉麻種植、蕉麻種植和糧食種植,其中糧食種植以自給自足,不用考慮對外銷售,賣糧不劃算。
而甘蔗、棉花、黃麻、蕉麻這四大種植業可在島上深加工,形成制糖、紡織兩個產業。
老黃認為金銀島還有一個極好的條件,就是既在海外,又距離中原不遠,所以完全可以利于這個有利條件,發展貿易。
島上開采的金銀、生產的白糖、鹽等不運回中原銷售,而是直接賣到海東諸國,或南海諸國,甚至直接招泰西的胡人海商過來貿易,直接把糖從新舊金山兩港賣給胡商。
這樣一來,就能免去一大筆市舶關稅,以及朝廷對金銀出口的限令,還有對糖、鹽的專賣限制和重稅。
就好比鹽,一斤鹽朝廷收購十文錢,然后賣給鹽商加價百錢,最大的利潤都讓朝廷拿去了。
金銀也差不多,制成金器銷給海外胡商,利潤極高,但如果僅以金料賣給朝廷,可就相差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