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滿十五歲以上,六十以下男子婦人才授田,老小不授,這田應當以口分田為主,身死田還。”阿黃建議。
秦瑯卻笑道,“既然要分田授地以吸引人移民落戶,又何必這么扭扭捏捏的小氣,要么就干脆大方一點,所授之田盡為永業,可子孫世襲,滿二十年便可自由買賣。”
“至于說數量多,我還是那句話,多點才有吸引力,反正田多的是。”
就算三四百畝地,但采用輪耕等法,也還是能夠種的過來的。
有恒產者才有恒心,秦瑯對這句話還是比較信奉的。
如果只是一群來淘金者,他們隨時可能會離開,就算他們在這里淘到金賺到錢,可能也是把錢又帶回到了中原老家。
這里始終會留不住人。
而如果他們在這里有田地產業,特別是有些資產的話,就不會輕易的離開。
人都是會對比的,若在中原的狹鄉地區,授田令早就已經難以推行下去,朝廷也只能鼓勵百姓往邊疆寬鄉之地遷移,而就算是寬鄉之地,一丁授田也是以百畝為上限的,多數還是不可能達到足額上限。
且那些邊疆之地,往往土地也比較差,還要面臨著蠻夷胡狄等不安定的因素。
相比之下,呂宋這邊,沒有什么強力的土著蠻夷威脅,又能夠實打實的給足田,還都是肥沃平原上的好田地,耕種個幾年,便能成為上等肥田,一對比,百姓難道看不懂,不知道選擇?
都說崽賣爺田心不疼,秦瑯現在拿呂宋的地來分,一樣不心疼。
至于說將來哪天可能不夠分了,到時再說。
“分這么多地也種不過來啊!”
“種不過來就粗耕、輪作。”
秦瑯要求先對如今在島上的這些秦家的管事、伙計,以及那些保安隊員等優先授田,這些應當算是秦家在島上的政府管理人員和國有企業員工了,所以優先給他們授足田地,才能更好的激勵他們的積極性,以及把這些人留下來,并讓他們把家屬遷來。
要是這些秦家自己人,都不愿意留下來,那還如何去吸引其它人來?
“保安隊現在人不少,但保安隊已經有自己的屯田了,現在又分,根本種不了。”
“種不了也得分。”秦瑯態度很堅決。
“分了地就得移民落戶嗎?”
秦瑯知道現在來島上的許多秦家管事伙計等,都相當于是出差派遣一樣,所以也不強求馬上就落戶并遷移家屬來。
“事情慢慢來,我們先把田分給他們再說,可以給他們一個考慮時間,就以十年為限,十年之內能遷過來的,都可以。若是十年還不遷來,到時再把地收回吧。”
“十年太久了吧,要不三年?”
“五年吧,多給大家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