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高句麗使團焦急萬分的再次入洛面圣,這已經是高句麗今年派出的第五個使團了。
這一次,國王高建武派出了世子高任武親自前來請罪。
自今年齊王李祐在黔中東寧起兵謀反被殺后,皇帝似乎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他再次將朝廷軍政事務全都交給太子監國,自己移駕郊外洛水南岸的顯仁宮。
太子在東宮攝政監國,軍國大事由政事堂決策,議好了再呈奏東宮太子。
中書令長孫無忌、侍中馬周、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四位重臣領銜政事堂群相劉洎、褚遂良、崔敦禮、李績等。
在政事堂,長孫無忌如今是大權獨攬,早已壓過了房玄齡。許多重要軍國事務,都以他意見為主。
高句麗使團再次入朝,鴻臚寺負責接見,然后上報政事堂。
中書省內政事堂上,
趙國公、太尉、中書令、平章事長孫無忌看過高句麗使者遞上的國書之后,冷哼一聲扔到了一邊。
去年皇帝御駕親征,連下高句麗十余城,不僅攻破了其遼東千里長城防線,還將其遼東軍團的主力幾乎盡滅,趕在渤海封凍前皇帝班師凱旋。
牛進達留守遼東,親鎮鴨綠江北烏骨城。
在經過了一個寒冬的休整之后,開春后再次發起攻勢,這次更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掃蕩了整個遼東地區。
高句麗諸山城堡寨苦苦支撐,許多都沒能撐過青黃不接的五月,最后只得投降。而那些手里還有點糧食,依然頑抗的高句麗堡寨,卻也在唐軍的掃蕩下,根本無法恢復耕種。
苦苦撐了一天又一天,鴨綠江對岸半島上的高句麗國王卻根本不敢派兵來。此時雖然高句麗手中還有十來萬人馬,甚至在去年又緊急征調了大量新兵,可高句麗面臨的問題也十分嚴峻。
這些兵馬戰斗力不強,士氣更低落,尤其是遼東幾乎淪陷,失去了東面的戰略防御支撐,高句麗人現在只能被迫把那僅剩下的一點兵馬留守半島,防守都城,根本不敢再派去遼東。
就算派出去,也過不去鴨綠江。
更別說,唐軍在遼東展開攻勢的同時,牛進達也沒忘記騷亂半島沿岸,派出了李海岸、鄭仁泰、王文度等幾位副將,不斷的率水師戰艦在沒海登陸襲擊,高句麗人苦不堪言,唐艦數度出現在了平壤附近,搞的王城一日數驚。
這種情況下,高句麗人還怎么救援遼東?
只能眼看著牛進達在遼東掃蕩圍困,逼降了一城又一城。
此時高句麗人面對大唐的強大攻勢,國內出現了兩股聲音,一股是以國王高建武等為代表的投降派,鑒于局勢危險,遼東幾乎淪陷,所以提出棄遼東保半島的策略,向大唐請罪投降,將遼東半島割讓給大唐,雙方以鴨綠江為界,以換取大唐的休兵罷戰。
他們的理由還是如今高句麗主力盡喪,遼東防線盡失,而唐人又擁有控海權,他們實在是無力對抗了。
只是他們想投降,有人卻不樂意,那就是淵蓋蘇文,這位高句麗大對盧堅決反對投降,一來他認為唐人在如今這種局面下,根本不會見好就收,一定會一鼓作氣直到攻入平壤徹底滅亡高句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