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求降也不會有效,倒不如拼死一戰。
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淵蓋蘇文家族之前一直掌握著遼東地區,握著遼東軍團,這是他們家族占據大對盧這個宰相之位的底氣依據,如果現在按國王之意投降,割讓整個遼東給大唐,那淵氏一族就什么都沒有了。
國王沒了遼東,手里還有半個禁衛軍團,而他淵蓋蘇文可就沒有了半點資本,而淵蓋蘇文跟國王高建武的關系向來不和,以前淵氏實力雄厚,不把國王放在眼里,而如果現在投降大唐,一旦戰事停息,淵氏肯定是第一個被國王清算的。
畢竟現在大敵當前,國王也不敢輕易搞內訌。
為此,淵蓋蘇文反對投降,并建議向南面的百濟割讓十三座城,以換取百濟結盟出兵,協助對抗唐軍,不僅要守平壤,還要打回遼東去。
淵蓋蘇文不顧國王與大臣們的反對,直接派出了使者去百濟聯絡,同時派使者去倭國,那十三座城本屬于國王這邊的地盤,淵蓋蘇文說送就送。
高建武非常不滿,于是他聽從大臣建議,立馬任命自己的兒子高任武為莫離支,這原也是淵蓋蘇文擔任過的職務,是宰相之職。淵蓋蘇文兵敗遼東,帶著敗兵撤回平壤后,請辭了莫離支之職,保留大對盧之職。
本來原來只有大對盧為百官之首,后來淵氏在大對盧之上設莫離支,自任莫離支,現在辭職莫離支再任大對盧,實際上也還是不肯放權之意。
而高建武任命自己兒子為莫離支,然后派他前往大唐出使,請罪投降議和。
雙方各干各的。
“高句麗現在挺亂的啊。”
中書侍郎褚遂良如今是長孫無忌的心腹,馬上接話道,“亡國之象也。”
“這泉蓋蘇文狂妄至極,居然還想聯盟百濟和倭國一起對抗大唐,癡心妄想。”
左仆射房玄齡卻道,“泉氏雖失遼東,但其家族在高句麗影響依然很強,我聽聞泉氏自遼東兵敗,糾集了兩萬多人馬退回平壤,兵馬就駐于平壤城外,將國王和高句麗朝廷置于其控制之下,如今他執意對抗到底,大唐需要考慮這點。”
“高句麗想做困獸之斗,但國王都不肯打了,而且百濟與倭國又豈會為他們火中取栗?”長孫無忌道。
“以我看到的報告來看,最近百濟和倭國都有許多不正常的動作,他們極有可能已經跟高句麗泉氏達成了協議,是極可能出兵支援高句麗的。”
長孫無忌認為不可能,因為高句麗經去年之敗后,再加上今年這輪攻勢,滅亡在即,百濟和倭國為什么還要支援他,如果是在去年之前,則還有可能。
“百濟和倭國非不知我大唐之勢大也,只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也未必不懂,尤其是百濟尊奉儒家也數百年,深習漢文化,他們肯定也清楚的。而倭國,這些年也是在全面效仿我大唐革新,頗有些成績,號稱兵強馬壯······”
兩位地資歷高的相公有了不同意見,各執已見。
“馬侍中?”
長孫無忌望向侍中馬周,想得到他的支持。
“我認為房相公所言,也是極有可能的,畢竟高句麗兵敗至此,那泉氏不也依然要負隅頑抗到底嗎?所以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
長孫無忌有些失望,他開始想念秦瑯在朝中的日子了,以前秦瑯在朝中,與他結成政治同盟,曾讓他們在朝中占盡上風。而現在馬周雖然也曾是秦瑯的人,但他的政治立場有時卻有些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