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不滿的揚著高句麗的國書,“那你們說現在怎么辦?”
“不如以退為進,先接見一下高句麗使團,接受他們的請罪降表。”
“前線戰況正好,捷報頻傳,你們這是要出賣那些將士們?”長孫無忌問罪。
“長孫公言重了。”房玄齡也不退讓,“高句麗既然君臣不和,那我們干脆就讓他們先內訌好了,眼下我唐軍攻勢不止,高建武自然不敢與泉氏反目,但只要我們先假意答應高建武的投降,暫停攻勢,則平壤必然內訌也。”
長孫無忌冷哼了兩聲,他與房玄齡以前也曾是并肩戰斗的好友,但這些年,雙方爭斗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水火難容。
“假如高建武真的就內訌殺了泉氏?難道我大唐還真就休兵罷戰了不成?”長孫質問。
房玄齡依然面帶著笑容面對著長孫無忌的咄咄逼人。
“我認為高建武敗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泉氏向來跋扈而其兵馬又控制著平壤,所以真斗起來,泉氏應當勝率更大。若泉氏勝出,到時朝廷再以討伐泉氏叛亂為名出兵,則我們還能得到內訌中失敗的高建武一方的內應支持。”
就算沒內應,可經過一場內訌后,高句麗也會更加虛弱。
“可如果是高建武除了泉氏?”
房玄齡笑笑,“這種可能性很低,但要是真出現了,也不是壞事。高句麗國王若真誅殺了泉氏,為了穩固地位,接下來只能進一步的全面清洗泉氏勢力,而泉氏勢力早就遍布高句麗朝野,到時高句麗會更加虛弱。”
“而按約定,高建武到時要主動把鴨綠江以北的遼東地區全部割讓給我大唐,現在遼東都還有不少硬骨頭山城堡寨不肯降,到時便能不戰而勝,不用費一兵一卒就盡取整個遼東了。”
“若如此,我們暫時先休兵罷戰,把遼東吞并消化幾年,也不是壞事。等穩定了遼東之后,到時要再出兵攻平壤,難道還怕找不到理由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馬周對此表示支持,而崔敦禮、劉洎也都認為可行。
右仆射高士廉沒直接表態,但其實也認可了房玄齡。
長孫見狀,只得道,“此事我看不如奏陳監國太子。”
房玄齡卻只笑著道,“甚好。”
東宮。
承乾聽完翰林院大學士許敬宗的奏報,停下手中的筆,沉吟許久。
“學士覺得房相和國舅誰的意見較好?”
許敬宗暗里揣測著太子的心思,“兩位相公都是老成謀國之言。”
承乾笑笑,“剛才孤在想,若是太保在此,會怎么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