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許,他就叛亂。
第一次叛亂失敗后逃往了河中,但他到了河中后居然能很快的又東山再起,還先后擊敗了同俄和他兄弟兩個大唐冊封的大汗,甚至連現在大唐冊立的又一個大汗,依然還是被他壓著打。
西突厥無人,欲谷設稱霸,所以連帶著焉耆這些西域國家,也不少再轉投其下。
郭孝恪斬殺的那七千人中,就有一千西突厥兵,正是屈利啜的部下。
甚至帶兵的正是屈利啜的弟弟,那位娶了焉耆公主的駙馬,在這戰中被殺,屈利啜豈有不來復雜之理?
所以李世民認為,郭孝恪趁再次強大的欲谷設西征康居的時機,選擇只以三千精騎奔襲焉耆的戰術是非常不錯的,沒有征召西域的仆從軍,也沒有做太大的動員,保證了突然性。
又得了焉耆王弟內應,所以這是一次完美的斬首戰術,直接就拿下了王城,生擒了國王。
但是打贏后,郭孝恪斬七千叛亂者,和遷走焉耆王室以及那些被斬士兵家屬都沒做錯,但不需要他親自押著人返回高昌。
高昌有侯君集坐鎮就夠了,郭孝恪應當繼續留鎮焉耆,而不是把剛到手的焉耆交給粟婆準,雖說用親唐的粟婆準有好處,但現在還得防西突厥和龜茲。
“那趕緊給郭孝恪下旨,讓他返回焉耆鎮守,或調侯君集去鎮守?再增調兵馬充實焉耆軍?”長孫道。
“相距近萬里之遙,快馬傳遞也需許多時日,只怕來不及了。”
屈利啜既然沒有隨欲谷設西征康居,那么他發現焉耆被偷襲攻破,兄弟被殺后,肯定會趕來爭奪報復的。
“朕現在不僅擔憂焉耆有失,還擔憂郭孝恪,兩千不到人馬,押著十倍于已的焉耆俘虜,若是半路被屈利啜追擊,就怕有危險。”
想了想之后,皇帝決定還是給鎮西下旨,讓郭孝恪回鎮焉耆,雖然未必趕的上,但死馬當活馬醫。
另一方面,皇帝又下旨,派出妹夫李社爾,就是那位在遼東戰場上,表現無比勇猛的駙馬都尉趕往西域。
李社爾是處羅可汗之子,也就是秦國忠的親兄弟,曾經跟欲谷設一同鎮守漠北,被封為拓設,后來與欲谷設一起被薛延陀趕到西域,在高昌北的可汗浮圖城落腳。
后來他堅持要攻打薛延陀,奪回漠北,報仇血恨,欲谷設不肯相從,阿史那社爾組織了東征軍打回漠北,跟夷男打了一百多天,都不分勝負。
結果欲谷設卻趁機在后方占了阿史那社爾的可汗浮圖城,這導致前線軍心不穩,許多部眾紛紛擅自撤兵,最后社爾無奈敗歸。
但可汗浮圖城也被欲谷設占了,社爾無家可歸,只得東歸大唐,有秦國忠的擔保引見,社爾倒是深得李世民喜歡,擔任禁軍大將之職,而且很快還娶了公主,最后更是封為郡王,可謂人生贏家的。
而李世民也曾經說過,阿史那思摩、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為歸化四大蕃將,甚至還拿他們跟猛將薛萬徹比較,說他們甩薛萬徹幾條街。
在遼東戰場上,這幾員蕃將,也確實都表現出眾,有以八百破萬的,有以四千破四萬,有負傷被救回后包扎了傷口又再次沖殺上陣,硬是把敵人殺潰的。
反正都是一等一的猛人。
“社爾與欲谷設是從兄弟,原來都在漠北鎮守,且當年有舊怨,朕用社爾往西域,當能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