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太子承乾今天卻以遼東無人可移過去為引,揭開了這個大家一直捂著的蓋子。
“孤聽說現在許多豪強商賈在海外的商屯、礦山越搞越大,越弄越多,從中原不斷的招人過去,有許多人常年在外,甚至有些人干脆都已經把家小都遷過去了,這樣下去,會造成什么后果,大家考慮過沒有?”
“人口是國家的基礎,稅賦、軍事等一切的根本。如今人口大量流失,這個問題還不夠嚴重嗎?朝廷這幾年滅東突厥、滅吐谷渾、滅高昌、新增伊吾、黨項、西山等,又完成了對嶺南、南中諸地的編戶齊民,正常來說,人口應當新增百萬戶甚至是二百萬戶,可發調戶部的戶籍檔案,發現自貞觀十年以來,朝廷戶籍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可以說幾乎是停滯不前的。”
“而且許多地方戶籍上的數字,也不準確了,有些地方戶籍上有人,但實際上地方卻沒人了,人去哪了?去淘金了,去做工了,去做買賣了·······”
“朝廷不斷對外擴張征服,新征服遷入大量人口,可卻還跟不上外流的人口,管理上是不是太失職了?”
面對著太子的這連串問題,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宰相,一時都不知道要如何接話。
這涉及到如今大唐的基本國策,從重工商海貿,到積極拓邊國策,以及兩稅新法、不抑兼并等等基本國策導致的。
人口流失只能說是這些基本國策導致的一些小問題,畢竟這些國策帶來的巨大紅利是所有人都看的到的。
戶部官方戶籍數據,戶一千二百余萬,人口六千三百八十八萬多,而朝廷一年的稅賦與官營作坊等收入過億,這些都是新政改革以來,才不到二十年的巨大變化。
楊堅統一天下,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創造了開皇盛世,人口也不過增了一倍多,八百多萬戶,四千多萬口。
而天可汗李世民用了十六年時間,改革制度,平定外患,開創了貞觀盛世,人口較開國之初,增長了一千萬戶,翻了六倍。
這不是奇跡是什么?
從朝廷給地方官發不起俸祿,只能給田出租,再如今年財收過億,官員俸祿一漲再漲,待遇優厚。
還能養的起北衙十萬常備禁軍,能支撐著大唐不斷的對外征戰開拓,這些都非常成功了。
承乾見無人應聲,起身,“今日暫且議到這吧。”太子并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也沒有要求幾位宰相回去后寫一份關于此事的奏折上來,就這么突然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