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并沒多少人!”馬蘇耳反駁,“舊金山城,我派人偵察過,也就萬把人,其它村、寨,人數更少。”
大的巴朗蓋也有一二千戶,多的人口也能上萬。
“可是他們的那些大帆船太大了,而且武器裝備好我們太多!我兒子率領我的全部船隊去襲擊那條唐船,結果全軍覆沒。而那條船在秦人那邊,還不是最好的,我聽說舊金山城還建起了高大的城墻。”
“古麻刺朗達圖,如果我們以一已之力去攻打秦人,當然未必是他們對手,但是我們所有的巴朗蓋可以聯合起來,一起把這些入侵者趕走,秦人雖強,但這里是我們的地盤,我們在這里多少年了?他們才來幾年?難道,我們就甘心就這樣拱手相讓嗎?”
這些呂宋的巴朗蓋都是從婆羅洲的渤泥國來的,而婆羅洲的渤泥國人又是從更西邊的蘇門答臘島上遷來的。
在很久以前,蘇門答臘島上建立起了干陀利王國,干陀利國王對外征戰擴張,每征服一地,就委派一位達圖,代替國王進行統治,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一種間接統治,或者說是分封制度。
而干佗利崇佛,除了大量授封達圖以統治新征服地外,還大量將土地賜予僧侶,形成僧侶公社。
隨著干佗利國的強盛,許多馬來人開始自發的向外殖民,他們駕駛著船只出海,向著遠方前進。
一些人抵達婆羅洲,在那里建立了定居點,也自封為達圖,再后來他們聯合起來建立了渤泥王國。
再后來,渤泥國中的馬來人,又開始繼續出海,尋找新的自由的土地。
他們發現新的土地,建立新的定居點,然后這些還不在王國統治之內的土地就被稱為自由的土地,也就是不納稅賦的土地。
這些人建立定居點,自稱拉圖。
在這些自由的土地上,先到先得,誰先來誰先建立居留地,那地就是誰的,當然前提得是你能征服當地土人或驅趕他們。
這些自由土地上的拉圖們,不用向國王納稅,自由自在,相互之間當然也互不統屬,反正多年來這種方式生活的挺不錯。
為了避免沖突,為了能占有更多的土地,所以達朗蓋的居留地之間,都盡量保持較大的距離。
不過如此一來,也使的達朗蓋之間更松散。
加上移民數量的不足,使的他們一直都沒有如定居到婆羅洲的馬來人一樣建立起國家。
以前他們從渤泥北上,面對的是很早以前從中南半島移民過來的那批人,他們基本上同化了當地土人,可相對于這第二批移民潮過來的馬來人,那些人還是太落后了,因此他們之間的沖突并不激烈,很輕松的就搶奪了更肥沃的沿海河口平原等處,而那些土人被迫退往內陸山區等處。
達圖們沒有什么外在威脅,也沒有緊密聯盟的必要,相互間也沒有什么劇烈的地盤爭奪沖突等,故此大家一直都相處的還不錯。
可如今秦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秦人不僅要占據最肥沃的平原,還要他們臣服、納稅、服役等。
達圖們都是平等的,誰也不比誰高貴,任何達圖都沒有權力凌駕于其它達圖之上。
秦家剛來時,他們也只視他們為商人,后來勉強接受他們也成為新的巴朗蓋,尊敬他們的實力。
可現在秦家過份了,居然想當羅阇,想稱王!
憑什么?
更重要的是,秦家根本不是與他們同族的馬來由人。
既不是從渤泥來的,也不是從干佗利來的,而是從西邊唐國來的,這樣的一群人,大家如何能接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