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唐朝改成一個混成軍就是一個戰術單位,從過去起碼一萬六到兩萬人,降到現在幾千人就可以獨擋一面承擔作戰任務了。
這種戰術思維,其實跟二戰后老美的已經很像了,老美也是在團以上,就開始多兵種合成,搞混成旅混成師,步車炮混成。
大唐的這種思想很先進,也充分說明唐軍實力很強,否則沒這個底氣幾千人就可成軍獨擋一面。
呂宋成為了朝廷的海外都督府,可擁兵馬,秦瑯現在是設軍鎮,以防御使統領,以封臣騎士的家兵為主。
“我們出兵五千,按中軍例,戰兵兩千八,其中騎兵一千,重步兵一千,輕步兵八百。另外工兵、砲兵以及輜重兵一千二,再加上水兵、船員一千,共計五千。”
這樣組成一支部隊不稱軍而稱旅,下轄騎兵營、水兵營和步兵營、輔兵營等,按四隊二百人一團,騎兵一營轄五個團,步兵則分為輕步兩營,重步兵五團,輕步兵四團。
工兵、砲兵、輜重兵各兩團。
水兵這邊,以秦俊的太平號戰列艦、武安號護衛艦為主力,另外講武堂的石龍號護衛艦,以及舊金山號驅逐艦也加入此次戰斗序列,還將調來數艘運輸艦和若干快艇等。
“我們這次不僅僅是繞到敵后小打小鬧,我們不僅得繞后攻擊,還得在那里建立起我們的據點,要修建起一座要塞,以長期據守。”
秦俊問,“可講武堂才一千學兵?”
“召騎士們前來作戰!”
講武堂在呂宋屬于一個軍事單位,級別還挺高。秦瑯把呂宋劃分成若干個軍鎮,相當于是大軍區,下面有軍分區。
講武堂就相當于是一個大軍區,石龍島和周邊地區,軍事都歸其統領。
秦瑯是兼任石龍島的校長的,目前日常事務是由總教頭秦存恩負責,他不僅負責島上講武堂的教學情況,也因此兼任石龍鎮的防御副使。
在石龍鎮這個軍區內的軍事力量,受封騎士以及點選的武士,包括鄉勇民兵,都在其統轄之內的。
他可以根據秦瑯的命令,下發征召命令。
按戰事規模需要,要求軍鎮內有服兵役義務的采邑騎士、武士、民兵等要求出動一定兵員。
“我們這次一千學兵全拉出去,另外還差四千人,除去大郎你帶來的兩條船上的士兵和水手,剩下的三千多人,我們會優先征召騎士。”
一級的騎士,也就是羽騎尉,要出一個騎兵,兩個有甲步兵。大概的出兵比例就是按其田產,五百畝出一個騎兵兩個步兵,按這樣的比例征召。
騎士們有服兵役的義務,而且有規定的數量,比如一個最低的羽騎尉,最高要出一個騎兵四個有甲步兵,甚至需要的時候,還得出若干民夫青壯。
當然,秦瑯也規定,這種兵役雖是義務免費的,但一年最高不超過三個月九十天,如果超過需要補償,可減免稅賦。而且盡量避免在農忙的時候征召出兵。
存恩派出騎科的學兵出去送信傳令的時候,讓他們告訴軍鎮內的騎士們,“備好軍械、干糧,限五日內到達石龍島集結,誰若誤期,軍法處置。若是甲械不齊,兵員不足,都要處罰的。”
“再告訴他們,這次出兵不會虧本的,咱們到了目的地,攻占的巴朗蓋村寨、大家屋社,人口財貨牲畜等所有戰利品,到時三分之一上繳第下,三分之一留軍鎮,三分之一拿出來大家分賞。”
“破一個村子,就能擄得上百口人,拉到舊金山港,轉手就能賣三五千貫錢,這么好的機會,可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