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算如此,草原上都經常內訌,如強大的突厥汗國之所有衰弱,就是幾次著名的汗位繼承之爭,一群叔侄兄弟們各憑強大的部落人馬開戰,最后打出狗腦子來,然后被中原隋朝狠狠抽老實了。
如果能夠給他們層層分封,然后固定封地,那以后漠北諸部基本上就廢了,一兩代時還好,都是兄弟子侄,數代之后,可就沒那么親了。
秦瑯提議要積極干涉漠北諸部,但不是武力征服,那樣成本太高也難以持續,以這種分封、盟會為主,朝貢、市貿為輔,把他們都控制起來,真正的實現羈縻的目的。
誰敢突破盟約限制,那就立即召集其它諸部削他,停他貿易,禁他互市,讓各部起來滅了他,然后再把他的地盤分封給各部子弟。府州縣甚至鄉村等區劃始終不變,但是受封的領主是可以變的。
誰聽話就一直冊封,誰不聽話就滅了他,換個人受封。
對漠北,朝廷不需要征稅,只需要維持貿易,貿易所得的利潤,加上唐邊市內征的稅,就足夠了。
當漠北的鐵勒人為主的諸部階層固化,而且環境變得安穩后,這些人就會慢慢的腐化墮落的,有貿易之利,這些人根本用不著搶,就能過的很舒適,甚至當貿易發達后,漠北的游牧民族也不用再擔心什么白災黃災黑災了,草原不產糧,但可以用牛羊牲畜用馬匹駱駝,用皮毛等買糧買鹽啊。
當他們漸漸的成為了純粹的牧羊人牧馬人牧牛人等后,也就不再對大唐形成威脅了。
當然,要做到這一步并不容易,這首先就需要大唐保持強大的武力威懾。而眼下大唐在滅東突厥后,又新滅了薛延陀國,正是個不錯的時機,尤其是還有不少唐軍鐵騎還在漠北呢,因此這個時候推出這個新的制度,不管吐迷度如何有野心,也要好好惦量惦里。
而只要這套制度先立起來了,那么以后誰敢違背,大唐可就師出有名了。
從最早的突厥獨霸草原,再到薛延陀與回紇分掌漠北,再將他們變成大唐鎮北大都督府下的二十四都督府,一步步分化瓦解他們。
如果計劃成功,以后大唐新增一個巨大的商品市場,同時也能獲得更充足和廉價的牲畜、皮毛和奶肉制品等,長遠看,這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
“魏公這下的好大一盤棋啊,可漠北的諸部豈能甘受指揮?那些人本就是野蠻胡人,哪約束的了?”
崔敦禮對蕭老炮的質疑馬上反駁,“我覺得魏公此議甚好,這些年朝廷對漠北的治理,其實已大見成效。雖然漠南之地只推行了沒幾年的羈縻政策,很快就全面為經制正州,但通過劃分草場邊界,加強貿易等手段,確實讓漠南安置的那些突厥人現在都十分安份,邊境再無戰事,也沒有草原胡人經常南下劫掠,我大唐也不用年年北上防秋,漠南成為大唐最好的牧場,突厥人成為我大唐最好的牧人,這難道不是事實?”
“漠南漠北豈能一樣?我大唐在漠南設立了多少軍鎮,建了多少堡壘兵部,駐了多少兵馬?在漠北能行嗎?”
“我覺得魏公計劃很好,蕭公難道有更好的計劃,還是說只一味的放棄不管,那又豈是什么謀國之策,非要讓漠北成為隱患?”
蕭瑀也被駁的無話可說。
漠南之地那些突厥人的安置,十來年了,政策也幾經調整,如今看來,確實還是效果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