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只是還不知道一些關鍵的信息而已。
所以秦瑯也就沒必要再完全隱瞞,畢竟已經隱瞞不住了。
要知道,以前中原朝廷一年也就幾十萬斤銅的開采量,而秦家這些年不管是跟倭國合作,還是自己在呂宋采銅,一年隨便就過百萬斤銅產量,如何不驚人?
朝廷早就在暗中調查了,朝廷耳目遍天下,各方面的打聽。
秦家確實掌握了新的技術,但也不是什么神秘的高科技,確切點說叫膽水煉銅法,也叫濕式煉銅。
核心原理,其實就是把鐵放入硫酸銅溶液或其它銅溶液中,置換出單質銅,聽來非常神奇,但是后世連中學生的化學課上都有這樣的實驗,屬于非常簡單的,化學式也簡單,操作更簡單。
從漢朝時開始有人發現了這種情況,到晚唐五代宋朝時,這種銅法大興,宋代也因為這個技術,使的其銅產量大增,一年隨便幾百萬斤的產量,甚至有時能夠達到一千多萬斤,兩千萬斤。
最大的銅增產原因就是這個膽銅法。
相比起傳統的尋找銅山,然后開采,膽銅法成本低,效率高。在這個時代,銅礦本就少,而且許多是貧礦,開采不易,成本太高。
膽銅法就簡單的多了,只要尋找到銅礦山,一般也就能找到一些膽泉,這些膽泉比較神奇,是自然界中一些硫化銅礦物經大氣中氧氣的風化癢化,會慢慢的的形成硫酸銅,這種東西古代稱為膽礬或石膽。
因為它色藍如膽,故名。
而石膽經雨水的澆淋、溶解之后,匯集到泉水中,這種泉水就成了所謂的膽水。
有人誤飲膽泉水時,甚至會發生中毒現象,比如毒啞嗓子等,故此膽泉也被人稱為啞泉。
一般人對這種啞泉畏之如虎,卻不知道這玩意其實是個寶。
因為只要膽泉中的硫酸銅濃度足夠大,那么投入生鐵片,通過幾天時間,鐵就能變成銅,所以也就膽泉浸銅法。
一般來說,有銅礦的地方,往往也會有這種膽泉,甚至許多大型銅貧礦,傳統方法沒有開采價值,但其所伴生的膽礬啞泉,卻能成為一個大寶貝。
比如秦瑯這些年派人暗里尋訪調查,到處找啞泉,找到了十一處濃度夠大的膽泉,就基本上都在銅山附近。
雖說從漢代時起,就有許多人發現了點鐵成銅的這種情況,但多數都當成煉丹煉金之法,沒有完全搞清楚原理,也沒有真正大規模應用到煉銅上去。
秦瑯對這個原理很清楚,他以曾做過這種小實驗,在太平港時無意中翻看一本古籍時看到上面的相關記錄,于是才想起來這事,便開始讓人尋找這種膽泉。
在呂宋和倭國,又找到了膽泉。
膽泉煉銅,最關鍵的就是一要有濃度高的膽泉,二得有很多生鐵,三個還需要多雨。
因為多雨才能保證膽泉煉銅法有足夠濃度的膽泉水使用。
基本上兩斤半鐵,經過膽泉浸、煉之后,可得一斤銅。
所以說一般人也確實不一定有條件玩這個,畢竟鐵跟銅一樣,都屬于國家戰略物資,嚴格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