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內常侍王振引著太子以及諸位宰輔相公進入大明宮紫宸殿,太子承乾引許敬宗等向著殿上那空著的御榻行禮。
三拜之后,殿后傳來一聲鐘聲。
太子引宰相們在殿中坐好。
一眾人扭頭望向御榻后面的那張簾子,從洛陽來到長安,結果卻還沒能見到皇帝真顏。
侍立一側的內常侍王振便道,“開始議事。”
除了王振,其余的諸位宦官立即腳步小心的退出了大殿。
太子承乾先向簾后行禮,“兒臣首先恭賀圣人西幸圓滿,諸蕃臣服,大揚國威!”
簾后只是傳來一聲銅磬敲擊聲,代表著皇帝的回復。
太子繼續道,“兒臣在洛陽接到圣人自靈州發回的旨意時,便已經奉旨與諸位相公商議,按旨擬定了西域諸道府的設置。”
“鎮北大都督府將分為兩道,以天山以南的西域諸地設安西道,為朝廷直接統制的經制道,府治設在龜茲,置安西大都督府,統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四軍鎮,姑墨、溫肅、磧南、且末等十三正州,東起銀山與西州相隔,西至蔥嶺,北以天山為界,南至羌塘與象雄、青海為界。”
“天山以北置北庭道,設北庭中都督府,伊州、西州、庭州三正州歸北庭,原劃歸鎮西大都督府的沙州、瓜州仍復劃歸河西道。”
“北庭都督府治所遷庭州,除伊、西、庭三正州外,另分管西突厥兩廂十姓之地,分西突厥左廂五咄陸置昆陵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賜國姓李,晉封昆陵郡王,冊封其為興昔亡可汗兼昆陵都護,兼驃騎大將軍,治弓月(伊寧)城。”
“昆陵都護府統五咄陸部,下轄瑤池、鷹娑、雙河、沙陀等十六羈麼都督府。”
“以左廂五努失畢部置濛池都護府,以阿史那步真賜國姓李,晉封濛池郡王,冊封其為繼往絕可汗兼濛池都護,兼驃騎大將軍,治碎葉城。”
“濛池都護府統五弩失畢部,下轄怛羅斯、頡利州、阿史不來州、俱蘭州、哥舒州、千泉州、鹽祿州等十六都督府州。”
昆陵都護府與濛池都護府以碎葉河為界,南以天山與安西道相隔。
珠簾后,皇帝又敲了一下磬鐘,表示這個方案的認可,基本上都是遵循了他的劃分旨意。
“奉圣人旨意,我們將昭武之地,特設昭武都護府,又于吐火羅之地,設吐火羅都護府,兩都護府分隸于安西大都督府、北庭都督府。”
昭武九國據漢書記載,最早是生活在河西張掖的昭武縣(甘肅),后被匈奴擊走西遷河中,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稱昭武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