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隋書記載,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后來中原稱他們為粟特人。
雖說九姓昭武,實際上到此時,昭武已不止九國,比如曹國就分為了東、西、中三國。
昭武九國以康國為中心,史國也是其支系。
居住于河中的昭武九國,如天山南的龜茲等國一樣,也屬于城邦型國家,國家較小,康國因占據了地利最好的撒馬爾罕盆地,所以實力最雄。
九國粟特人主要務農,也有牲畜業,因地處絲綢之路上,處在東方華夏和西方的波斯、羅馬這幾大文明之間,充當著貿易中轉的角色,粟特商人也聞名世界,活躍于絲路。
本身來說,他們也都屬于沙漠綠洲型的小國,全靠著絲路貿易中轉之利,所以在匈奴、突厥、波斯等諸強國打過來時,都是十分干脆果決的投降稱臣的。
處于幾大勢力夾縫之中,他們也早練就了一身不俗的隨風倒的本領。
原本臣服于西突厥的昭武九國,也在貞觀后開始倒向大唐,西突厥這些年動蕩劇烈,可汗走馬燈一樣的換,而東邊大唐如日中興,南邊的波斯卻動蕩的更劇烈,昭武九國自然是一心抱緊大唐的腿,遠交近攻嘛。
況且大唐主導的絲路貿易,越來越興盛,昭武九國也是大獲其利,當然愿意跟隨大唐,可如此一來,西突厥人不愿意了,從前他們是昭武九國的宗主,甚至直接派貴族在諸國任吐屯監國并征稅的。
昭武趁西突厥內亂,在大唐的支持下反抗西突厥人,就導致了貞觀朝中西突厥數次發兵征討,最近的一次就是身立為乙毗咄陸可汗的欲谷設發兵征討,在進攻康居的半路上,突晃一槍先滅了米國。
米國國小,也沒料到會來打他,結果主力去幫忙增援康國了,自己卻被攻破。
不過欲谷設的西征,也導致自己大本營空虛,被唐軍暴菊不說,也導致欲谷設威望大失,再加上破了米國后與諸部分贓不均,導致內訌,最后兵敗被殺。
米國也在康國等幫助下,趁亂收復失地。
正因為這種矛盾,所以李世民在靈州召見了諸蕃后,就直接言明,要直接設立昭武都護府,讓昭武諸國不再隸于西突厥人。
昭武都護府與濛池都護府的分界,是以藥殺水北岸的分水嶺為界,以這道東西走向的山脈分隔。
最西北面的石國,置大宛都督府,東北的拔汗那置休循州都督府,而地利最好有如天府之國的費爾干納盆地,這塊被群山環繞河谷富饒充滿平原沃野的大漠珍珠,置康居都督府,以及東、西曹州。
何國置貴霜州,安國置安息州,東安國置木鹿州,火尋國置火尋州都督府,米國置南謐州都督府,史國置去沙州、俱密置至拔州,解蘇置天馬都督府等共十三都督府。
昭武都護府東以蔥嶺與安西分界。
南面則以烏滸河(阿姆河)與吐火羅都護府分界。
吐火羅東以興都庫什山為天然界線,西面以大漠與波斯高原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