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之后又在得到秦家的幫助后,開始營建平城京,平城京開建后,又為了貿易需求,在重要的西海道筑前國的博多灣畔,建立了太宰府,號稱大和西京。
平城京對標大唐東京洛陽,而太宰府對標大唐西京長安,基本上,這兩京營建,都是由秦家承包的,從設計圖紙到承建,秦家全包了。秦家當初能夠說服倭國接受這兩京建造計劃,最打動他們的就是不需要大和朝廷或倭王出一文錢,秦家幫他們把這兩京建了,甚至表示,征用的民夫,秦家都愿意付一部份工錢的。
這對倭王來說,簡直難以置信,尤其是看過了秦家提供的那美侖美奐的效果圖后,再沒法拒絕了。
當然,秦家也不是去做善事的,秦家只是提出了其它合作條件而已。
其中主要的就是取得倭國一些礦山的開采經營權,其二是秦家是先拿錢借給倭王,然后這筆錢再專用于修建京都,借款要還,而且還有利息,只是相對來說,利息不算高。
第三個條件,就是這兩京,秦家早給自己預留了不少地皮,這些就屬于秦家,以后秦家可以開發建筑成住宅或商鋪等出售出租。
但對于這些條件,倭王依然感覺太誘人了,畢竟對剛開始中央集權的大和來說,平城京和太宰府,雖然不是真的完全仿洛陽長安,但也確實遠超他們以前任何一座京城了,若是靠自己的技術和錢財,只怕一時根本難以修成。
而如今秦家給出的方案太誘人。
所以最終倭國與秦家簽訂了一攬子協議,借款、筑城以及礦山開發,還有許多商業貿易協議等等,簽的很爽快,生怕秦家反悔。
協議簽好后,秦家說話算話,立馬就開始打錢,錢只是給倭王看了眼,然后專款專用,正式開始營建兩京。
秦家派來了許多專門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正式開始建城。
另一方面,秦家也根據簽好的采礦協議,開始到處堪探、開采礦產,在采礦這塊,秦家以先進的技術堪探和開采,與倭國權貴、豪強們合作,由他們提供人力以及安全保障。
而秦家也借著這機會,在倭國各地展開更深入的貿易,這些年也算是貿易額越來越大。
前后耗時十年,耗費錢糧人工無數,總算將平城京和太宰府都先后建起來了,完工后,倭王和大和朝廷的大臣們都非常滿意,迫不急待的就遷了新都。
秦家呢,也順便就把自己順帶開發的一些住宅、商鋪等先賣了小部份,賺了個盆滿缽滿,剩下的捂著不賣,出租。
做為倭國的西京,太宰府在原筑紫國。
紫筑向為倭國西面重要勢力,也是以前倭國跨海征討新羅、控制任那等地的重要前進基地,歷次去半島做戰,都是先在筑紫集結準備的。
筑紫國在很久以前,也還產生過邪馬臺這樣強橫的勢力,只是后來被大和朝廷征服,但筑紫國也經常不服,曾爆發過幾次叛亂起義,最終都被平定。
在大和朝改革時,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推行國郡里制,一改過去貴族部民制度,實力較強的筑紫國,因為遠離京畿,同時又是去半島和中原的重要港口門戶,在貿易興盛以來,筑紫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于是倭國將筑紫一分為二,分為筑前國和筑后國,并在筑前營建太宰府,由大中兄皇子親自擔任太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