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秦家利用了筑紫大野城和水城的原有要塞,在其中規劃了約兩公里見方的棋格狀街區-太宰府條坊,形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都城。
太宰府政廳與其它官府機構安置在街區北方正中央,在其正前方還修建了條朱雀大道,其寬度不過只有長安正版朱雀大街的四分之一,是平城京朱雀大街的二分之一,但在這時的倭國,仍然是國中第二寬的大街,名噪西海道。
筆直寬闊的街道后是一個個住宅坊區,同時沿街也還設有街鋪商市。
另外做為西部的政治經濟中心,這里還特別設立了供官員子弟就學的學校院,供倭王、貴族們參禪的觀音寺、般若寺,還有專為大唐使者準備的迎賓館等。
與宮城的設施幾乎一應俱全。
從城市布局,到房屋設計,幾乎都是長安的風格,屋頂上鋪設有與都城同樣的蓮花紋屋頂瓦、鱗次櫛比;覆蓋在屋頂上的“鬼瓦”(獸頭瓦)與倭人在唐朝曾見到的獅子像面孔一般無二,交相錯落、俯視著蕓蕓眾生。
中大兄皇子親自擔任太宰,負責整個西海道諸國、郡,以及負責與大唐、百濟、新羅諸國的貿易,同時派自己的兒子擔任筑前太守。
“聽說這次秦家家主親來?”
“我聽說好像是秦太保的兒子濟南郡公帶隊而來。”
“聽說天皇都從平城京趕來了。”
“唐國貴人即將到來,可不能再說天皇,當用倭王之稱。”一位滿身絲綢,明顯是親唐的商人馬上打斷提醒。
“聽說秦家這次船隊很大,有誰知道是來做什么嗎?”
雖然來倭的唐商多,但這些年來,大唐秦家卻是在倭國發展的最好,在朝野都是名聲最響的,各方各面,幾乎都有秦家的影子。
上到兩京營建,下到港口建設,再到各地的秦家礦山,以及各處的秦家商鋪,以及大家越來越用的多的秦家商貨,甚至連百姓日常交易,大多用的秦家鑄造的唐錢。
“中大兄王子以及諸位大臣都已經前往港口的筑紫館迎接去了,估計一會就能迎回來了。”
“中大兄王子向來與秦家關系密切,這次估計是王子邀請秦家過來的。”
“邀請過來干嘛呢?”
“應當還是談貿易的吧!”
一些倭商猜測著,近些年大和朝廷與秦家的關系是越來越密切,雙方的貿易已經是全方位的,唐國秦家的商人甚至水手在倭國,都享有很高的特權,皆因為如今的倭國太依賴秦家這樣的外商和唐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