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帝王在位時,雖然也算了得,一統中印度,但他的統治,也是比較松散的一個聯盟制度,當年笈多王朝崩潰后,天竺諸邦國混戰,后來打出四個較強的國家,戒日王本只是個王子,后來因緣巧合下當上了國王,打了許多勝仗,后來又與另一個強國組成聯盟,擊敗了另一個聯盟。
后來聯盟直接合并為一,于是東征西討加上威脅利誘,也算勉強達成了恒河流域的中天竺的統一,但他在向南面高原征討摭摟其王國時,就曾兵敗,止步不前。
東西兩面的一些國家,也只是稱臣納貢而已。
他自己后來大行分封制,使的戒日國內有三十多個封建藩屬國,他在位的時候,當然表面和諧,但他一死,戒日國便立即內亂分裂,帝國也就分崩離兮。
戒日王的統治跟以往天竺的那些王國都差不多,很松散,境內有太多半獨立的封建諸侯。這些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享受各種權力,任命官員、征收稅賦,甚至擁有軍隊等,而戒日王在這些封地上并沒有太大的權力。
戒日王自己直接控制的領地,其實很小。
他有一個女兒嫁給伐拉比王,生下兒子達羅犀那四世,在戒日王死后自稱擁有繼承權,自立為‘王中之大王’,而覬覦曲女王城以及戒日國王位的還有其妹夫莫卡里王的兄弟,以及戒日王手下的一位將那羅那順。
正是在這種混亂無比的時候,王玄策來到了天竺,奉皇帝之命來回訪天竺。
戒日王生前的時候,從許多商人,以及玄奘這里知道了東方大唐的強盛,所以希望與大唐交好,通商結盟,與他以往不斷跟周邊諸國聯姻和親一樣,戒日王很注重與周邊強大外邦的外交關系。
只是他沒等來大唐使者先死了。
阿羅那順聽聞唐使團前來,于是打算從唐使這里得到支持,希望通過大唐皇帝的支持,來壓倒那幾位有力的競爭者。
只是王玄策雖然頭一次來到這個濕熱無比的大平原上,但對于阿羅那順派來的使者所說的事情,聽過后還是立馬就拒絕了。
因為戒日國的王位再怎么傳承,也不可能輪到阿羅那順這么一位貴族將軍。
不管是傳外甥還是傳女兒或侄子等,反正王位肯定是在王族里傳承才對嘛,大唐怎么可能支持一個臣子篡位呢。
王玄策義正言辭的拒絕了。
這時其它幾方勢力聽聞王玄策來了,也都準備去迎接,也想跟大唐使者拉上關系,與中原大唐結盟。
被拒絕的阿羅那順惱羞成怒,更不愿意其它幾方得到大唐的支持,于是便干脆派人劫殺使團,想要強硬控制在手。
王玄策哪料到這天竺人居然如此不講禮儀,居然襲殺使團。
他本來就沒帶多少隨從,結果措不及防之下,手下的蕃騎幾乎皆被殺,最后還是王玄策勇猛,帶著副使硬是逃了出去。
他先往東北的迦摩縷波國跑,躲過了阿羅那順在他來路的攔截追擊,出其不意的逃出重圍。
本來出使計劃也是打算見過戒日王后,再去迦摩縷波國的,王玄策手里僅剩下一道給迦摩縷波國王的國書,就去見了日胄王。
那位日胄王倒也對這兩位狼狽的大唐使節十分客氣,找來國中的唐商,幫著驗明了身份后,便立馬派出了精銳的衛隊,沿藏河河谷送他們先回吐蕃。
王玄策繞了一圈,又從邏些再次回到泥婆羅國,憋了一肚子火的他,把留在泥婆羅國幫忙維持秩序的八千蕃騎再次點齊,然后殺氣騰騰的沖向了曲女城。
阿羅那順領兵守茶镈和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