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率八千兵馬,強攻三日,最終硬破了茶镈和羅城,斬首三千,然后一路追擊阿羅那順,最后他們被趕的跳入河中,溺死萬余,阿羅那順僥幸逃脫。
王玄策領兵繼續追擊,阿史那順糾集兵馬再戰,結果再次大敗,王玄策更是成功將阿羅那順擒獲,俘敵數千。
阿羅那順的妻子在乾陀衛江繼續據城頑抗,王玄策一路殺過去,再次破城,將滿城盡皆俘虜,共計俘獲男女一萬兩千余人,各種牲畜三萬多,阿羅那順的五百八十多座村邑領地,于是盡皆投降。
這一系列行云流水勢如破竹的戰斗,驚呆了戒日國王死后分裂混戰的封建諸侯們,阿羅那順也是當年跟著戒日王東征西討的猛將了,可居然被那位唐使的打的灰飛煙滅。
于是各自立為王的諸侯們紛紛送來牛馬犒賞唐軍。
尸鳩摩就送來牛馬三萬,還送來許多弓、刀、寶纓絡等,之前就派侍衛護衛王玄策回吐蕃的那位迦摩縷波國王日胄王更是又送來許多犒賞物資。
他們還不知道從哪聽說的傳聞,知道了大唐皇帝是老子之后,于是還紛紛請求賜下老子像。
整個中天竺都被王玄策震住了。
對這位使臣畏懼無比,紛紛來討好結交,也希望能夠通過他,得到大唐帝國和皇帝的支持,哪怕只要大唐皇帝不派人來干涉打他們就行。
王玄策在天竺呆了一段時間,也見到了許多在天竺的唐商,許多唐商是從隴右、云南經茶馬古道過來的,但更多的還是從東南沿海的海上航行過來的。
他們聽聞了王玄策的事跡后,大為興奮,紛紛趕來拜見,還送來許多物資。
不過王玄策此時根本不缺物資,繳獲的太多了。
甚至屬于阿羅那順的五百多座村邑,如今也都投降于他了。
這里面,有許多是阿羅那順之前奪取別人的。
經過一段時間休整后,王玄策沒打算真的就留在天竺,更沒有說要占領這五百多個村邑,十多萬戶人口的意思。
他與戒日國諸侯們友好協商后,阿羅那順原來搶奪別人的地盤,王玄策代表大唐天子賞賜還給他們了,但收取了一點辛苦費,用奴隸、牲畜、錢財折現。
而阿羅那順本身的領地,王玄策則將他們賣給了各諸侯們,甚至還拿出一些來捐獻給了當地的婆羅門教、佛教、印度教等,他甚至還賣了一些交通比較方便,土地比較肥沃的村邑給一些唐商,或跟唐商關系較好的天竺商人。
最后,因為俘虜了數萬人,不便帶走,于是他將其中大部份直接賣給了唐商或一些天竺諸侯,最后留下了阿羅那順在內的兩萬俘虜都是些戰士、工匠等,帶著他們,在天竺諸王們既畏懼又期盼的贊美聲中,驅趕著兩萬多頭牛馬,緩緩北行,踏上返京之路。
離開前,王玄策與諸侯們還召開了一次會議,跟各家都達成了一個友好條約,聲明大唐不干涉天竺內部事務,但大唐愿意與各邦都達成友好。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戒日國王死后打的狗腦都出來的諸侯們,難得有機會靜下心來好好談一談,有王玄策主持和調停,結果還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結果。
也許是阿羅那順的覆滅的作用,大家對王玄策還挺尊重的。
最后大家坐下來談了幾天,達成了一個盟約,以后大家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不打了。
戒日帝國也算徹底結束了,三十余封建諸侯們,最后一起盟誓,劃分好各自地盤,劃為三十六土邦,大家各自關起門來稱王,不再互相攻伐。
同時呢,大家也都跟大唐簽訂友好協議,歡迎大唐以后加強貿易和文化交流。
在王玄策回國的時候,各土邦的王,還都派出了一支兵馬護衛同行,同時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前往中原朝見大唐天子,并且還帶上了許多商貨,這支使團名為朝貢,其實就是過去貿易的。
對此,王玄策當然還是十分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