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暗花紋。
其它的如紗、緞、錦、綺、紈等也都非常有名。
如今的大唐,織造業非常的發達,比如湖州,這里就是全國最大的生絲產地,湖絲天下有名。
而蘇杭又成為天下最有名的絲織加工地,都說兩城織戶半城市,每城擁有的織機都數萬機,成為最大的絲織產業地,擁有數十萬產業工人,冠絕天下。
而漳州的絹紗,益州的錦繡、武安府的棉,也都天下有名。
大唐在絲織這塊,那真是獨步天下,不僅絲織品類豐富,而且產業規模大,早形成了專門的產業城市。
桑蠶結繭,然后要通過繅絲把蠶絲繅出來,可就算是手工繅出生絲,也很有講究的。
手工繅出的生絲,還要通過煮沸去脂,其中還要添加一些秘方,繅出的生絲煮沸去脂后便是絲線或織物的原料。
而熟絲還要經繅絲、復搖、整理,加工成熟絲,熟絲用來做蠶絲被或者綿衣綿褲,也叫絲綿。過去大唐租庸調制下,征收的絲綿,就是熟絲。
除了生絲熟絲,繅絲加工過程中也還會產生一些下腳料,如繭花,就是蠶繭表面的那些亂絲,在繅生絲時,要把這些亂絲先刨下來,這種絲較短。把繭花打制成一張整的,就變成了繭衣。
另外在取蠶絲去蛹時,會有一些蠶絲附在蠶蛹上,最后這些蠶絲提起后也能利用,就是腳渣,屬于最差的絲。
蠶繭加工成生絲或熟絲,然后再經過各種加工方式,織成綾羅綢緞等各種絲織物,大唐如今禁止直接出口生絲,只能出口加工好的絲織品,以提高商品附加值。
也正因為這一個規定,大唐的絲織產業在貞觀以來,達到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
湖州成為繅絲中心,蘇杭漳益等都成為重要的絲織大類產業中心。在以前,絲織往往都是家庭為主,種桑養蠶繅絲,然后織成素絹,部份上繳為稅,部份出售。
而那些綾羅綢緞等的織品,往往都是官府手工作坊生產的,那種商業的織坊數量少,占的比例很少。
可這些年來,家庭絲織業占比越來越小,百姓主要是種桑養蠶,然后蠶繭直接就賣給絲廠,那里有規模極大的繅絲產業,擁有許多專業熟練的產業工人,不僅是效率還是品質,都更好。
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品類分的越來越細,都讓大唐的絲織品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所以還十分原始落后的倭國家庭絲織業跟大唐一比,那真是弱到爆,毫無競爭力,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又或成本,都不值一提。
比如朝廷少府監在蘇州也設有織染局,這個官作坊擁有機房三百間,鋪機一千張,繡緞房十間,染作房十間,花素織機一千余張,織工三千余人。而民間的絲房,更是多達一千多家。
僅蘇州,織機就多達一萬二千多臺,從事絲織和附屬行業的有十余萬人,其中實力強大的織造大戶,擁有上千家織機。
不少勛戚豪門經營織造業,也有許多織房是由商人募集資金合伙經營,不僅有大大小小的各種機房,而且當地產業興盛,許多家庭婦女也會到織房去領取絲料回家加工,賺取加工報酬。
而如蘇州差不多規模的還有杭州。
都是號稱織戶半城。
蘇杭兩城的織造業最厲害之處,不僅僅是產業規模大,而且還在于技術強大,只有客戶想不到的花樣、色彩,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而且要多少都能供的上。
波斯薩珊和羅馬帝國的衰弱,甚至有人就稱是大唐所導致的,過去波斯薩珊和東羅馬也早掌握了養蠶絲織的技術。
靠著這些軟黃金,兩國都賺的盆滿缽滿,但是他們仍然每年要從東方販賣大量的生絲過去,然后自己加工成各種絲織品,倒手就能賺上幾倍甚至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