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來又去了太平港,上了捕鯨船,一出海就是兩三年,再后來隨捕鯨船到了呂宋,他不喜歡捕鯨船上的那種孤獨,最后加入了呂宋淘金的隊伍。當島蕃來襲時,身強力壯的李公佐加入了礦山的護礦隊,跟島蕃交戰,憑著勇敢立下功。
然后編入了秦家的地方團練武裝,再加入圍剿掃蕩島蕃的戰斗中,一路下來立了些功勞,也分到了不少戰利品。
當呂宋局勢基本穩定下來后,他便選擇在寧遠河口安家落戶,這地方有奔騰的大河,有蔚藍的大海,也有一望無際平坦的綠色平原,這是他曾向往的地方。
父親與兄弟等在秦家的幫助下,舉家遷移而來。
他們沿著自己當年離家闖蕩的那條路線,先到了州城鹽州,然后再到了西京長安,經藍武道抵達襄陽,再沿漢水而下江夏。
進入長江后南下,在洪州轉入江西贛江,一路直抵贛州,經過近年新修的大瘐嶺運河,乘船進入北江,直抵廣州。
父母兄弟姐妹們以前吹慣了風沙,卻從沒有見過這么多大江大河,一輩子也沒有想過有這么多機會坐這么多船,更別說船上航行的時候,還能吃到那么多新鮮的魚。
在廣州港,登上呂宋來接人的大船,直航呂宋,在舊金山港補給后,再向北行數百里,最終把人送到了寧遠河口李公佐的身邊。
父母幫李公佐帶來一個媳婦,花了三十六貫彩禮的一個裹著頭巾的小個子女人,李公佐看到她,有種久違的感覺,那種大西北的土氣,自己都覺得陌生了,再看到卻又覺得這么的親切。
她很害羞,用頭巾把半個腦袋都遮掩起來,目光也很躲閃。臉上的皮膚帶著紅和干裂,李公佐卻覺得似曾相識。
母親抱著久別重逢的兒子,說她就是李公佐姨娘家的表妹,那個小時來做客總很喜歡跟著他們屁股后面的小丫頭片子,不經意間也已經長大成人了。
父親說雖然李公佐寄回家不少錢,但覺得還是自家姑娘更可靠,姨妹家的孩子他知根知底,老實本份。
對于父母選定的這門婚事,李公佐其實很滿意。
呂宋這邊想說門親事并不容易,好多來這邊闖蕩安家的人,最后都主要是回老家娶親,老家的女子比外鄉的女子更易相處,何況呂宋本就男多女少,而都督府也鼓勵大家回原籍老家娶親帶過來定居,甚至還有獎勵補貼。
還是家里的女子好,雖然看著土氣,但就是覺得親切,看著順眼。
家人到來時,李公佐在寧遠堡已經安定下來,他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了自己的田地,家人到來后,他第一時間領著去見了里正村長們,進行登記落戶,然后申請分田授地。
接下來的日子,李公佐非常的幸福。
他帶著家人去看了自己的田地,然后一家人幫忙擴建房子,他有一塊很大的宅基地,完全可以多蓋些房子。父母都覺得很滿意,雖然這里的氣候與家鄉完全不一樣。
有些熱的讓人不適應,但那肥沃的土地讓可以打消他們一切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