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事是兒子自己琢磨出來的,他早就揍這狗崽子,但既然是魏公提出來的,且魏公也已經在這么做了,那就先試試吧。
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在商量著改變。
李公佐畢竟在外面見識多,他的劃算是,把家里這十幾個奴隸,分成四五戶,一對年輕男女奴隸婚配,然后再搭上一兩個老小的,成為一家子,分給他們百畝地,交由他們耕種管理。
但管好分給他們的這份地的同時,他們也還得承擔起這邊的任務,比如早上主人起來前,要把家里的器具啊院子啊打掃干凈,再比如要提前做好早飯,甚至晚上還得負責守院啊,照顧牛馬夜草等等。
總的來說,這邊服侍的事不能耽誤,但田地里也得顧上,不僅得種好交給他們的份地,也得把李家留下的那份公田也幫著管好。
其實與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后奴隸分成四五個組,田地分成份地和公地,奴隸們若是能努力做事,就能在份地交租外,還能額外得到一份自留的糧,這屬于他們私產。
當然,這么改行不行,還得看實際情況。
但既然兒子堅持要這樣做,老李頭也只得同意試一試。
“要跟別家換奴隸,別人肯嗎,是不是要交契稅和交易稅?”老李頭心疼,這又是一筆開支呢。
不過李公佐卻覺得值得一試,家里廚房做飯洗漱,屋里灑掃服侍這些,到時幾家奴隸的老小輪流來做,青壯男女奴隸就專心負責田地就好。
“阿大,我馬上就要去百濟打仗,若是順利,到時說不定又能得不少賞賜,或得些奴隸呢,奴隸多些,家里的地就都能種的地來了。”
李公佐家現在一千多畝地,但因為好些地屬于需要輪耕間作,因此實際上也就種了一半左右,一半耕一半休,等種幾年種熟了后,才能年年耕種,甚至一年兩三季。
那時田地需要更多勞力,光靠自家的人是不夠的,況且李公佐也覺得,光靠種地是難富的,要賺錢,還得依托寧遠港口的地利,做點買賣什么的才行。但做什么,他現在沒想好。
他如今想的也是準備好這次征討百濟之戰,期望到時能夠立功,若是能得勛授官最好,就算不行,也希望能夠多分些戰利品賞賜。
“一群奴婢,倒是弄的這么金貴。”老李頭嘟囔著道。
“可不金貴么,一個健壯的奴隸那比一匹馬都貴呢,那些有手藝的匠人奴隸,更值錢,就算是女婢,年輕能生養的便很值錢,若是有廚藝或會刺繡或是長的好看的又更值錢,咱們家買頭牛,阿大你都當寶一樣。”
老李頭想想倒也是這么個事。
也許是自己自來到這里后,心態發生了變化?
家里有了一千多畝地,雖然還不能全都耕種,但起碼這一家子現在確實解決了溫飽問題,糧食價格再便宜,但起碼能吃飽飯了不是?
雖說剛開始時,他們也吃不慣稻米飯,覺得還是西北的谷子小米好吃,但習慣了也一樣,再吃不慣的米飯,也比以前吃稀強,甚至以前很多時候還吃不上稀飯,青黃不接的時候,往往得吃野菜粥,都是野菜卻沒幾粒糧食在其中。
更別說災荒之時,那就全靠老天活不活命了。
這里有白白的大米,還有肥美的魚,真正的魚米之鄉。
又能使喚上奴婢,家里還有牛馬。
屋雖然簡陋了些,但寬敞。
他們寧遠這個屯堡,基本上都是中原來的移民,家家都有許多田地,甚至家家有牛馬和奴隸,而他們的奴隸,其中不少以前反而是這里的主人。
移民們以前多是日子過的一般,甚至窮困的百姓,他們都是托了秦瑯的福,才能在這塊肥沃的新土地上立足,成為人上之人。
當然,這種日子他們也出了力,比如老李家有今天的日子,那也都是靠了二兒子,那也是曾拿命在這里跟島蕃土著交戰拼命的。
······
灰色黎明,天空暗淡。
呂宋新金山衙城內,秦瑯坐在自己的書房里一個姿勢許久都沒有變換,自從打開那封信后他就一直如此。
此時是貞觀二十一年的初秋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