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自知不行了,但難得的很平靜,這些年想盡辦法在延長壽命,如今終于到了盡頭,反而灑脫了。
“現在起,行在御營兵馬,盡交由秦瑯統領,待朕死后,秘不發喪,由秦瑯、無忌帶羽林、飛騎護衛太子先還洛陽,許敬宗、褚遂良護送朕的靈柩,隨后而行。”
“軍國大事,不可停闕。發喪乾陽殿,文武百官前宣讀遺詔,太子靈前即位,二十七天后,舉行登基大典,明年改元建新!”
皇帝交待的很細致。
因為此時皇帝是東巡在外,雖說承乾為儲多年,但在皇權交接的這種重要時刻,還是得十分小心,小心小心再小心。
以免發生任何的動蕩。
為此李世民親自交待,等他死后,秘不發喪,由秦瑯這個輔政大臣、龍泉宮留守率行在禁軍護衛著承乾立即返回洛陽,而許敬宗、褚遂良等秘密護送皇帝靈柩隨后返回洛陽。
等到了洛陽之后,太子立即于宮中正殿乾陽殿,在文武百官面前,于靈前即位。
這是為了避免帝位空懸而出意外。
先靈前即位,則承乾便是新君了,君臣名份先定,讓文武百官們在靈前拜新君,迎立新天子。
然后才是正式發喪,但承乾只要守喪二十七天就行,以日代月。
這二十七天里,朝廷要全力做好登基大典的準備,等喪期一過,立即舉行大典,不能耽誤。
靈前即位,登基大典,這兩道程序過后,承乾才算是真正成為大唐的皇帝。
等到明年正月初一,改元立新,頒行新的年號,就算是新朝的正式開始了。
當年李世民在承乾這個年紀的時候,靠著兵行險著,發動玄武門宮變,奪得大唐的最高權力,他對于這些,非常敏感,到了此時,都很認真的交待承乾和秦瑯他們。
雖然不太可能有人敢亂來,但不得不防。
皇帝說完這些,眼神漸漸渙散,甚至望著殿口喊著觀音婢的名字。
連喊數聲后,皇帝突然又恢復了些精神,又交待道,“諸王為都督、刺史者,并聽奔喪。”
“但李泰禁止回京。”
“吳王和晉王,待登基大典過后,再許他們回京······”
話還未完,皇帝突然沒了聲音。
“陛下!”
長孫無忌大哭。
太子也抱著秦瑯痛哭。
秦瑯望著那個瘦弱的天子,心中復雜萬分,但還是抹去了眼角滑落的淚水,對太子道,“圣人將宗廟社稷交付給殿下,殿下怎么能效仿一般人只知道哭泣呢?”
長孫無忌這時也收起眼淚,對秦瑯點頭。
“圣人賓天之前,已經做了安排,現在便奉遺詔而行,魏公立即派人召禁軍諸將前來聽遺詔,盡快護送太子啟程西歸洛陽。”
“許公和褚公你們趕緊叫宮人內侍為圣人整理遺容,準備上路。”
泰山龍泉宮距離東都洛陽,足有千里,誰也沒料到皇帝突然就駕崩于此行在,如今要趕回洛陽,時間緊迫,沒有時間可以多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