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太陽西斜。
秦瑯在龍泉宮緊急召見行在禁軍校尉以上軍官,以及隨駕的南北衙諸衛軍的將領們,向他們宣讀了皇帝遺詔。
聽聞皇帝駕崩。
一眾將領們無不悲痛。
而行在許多突厥、契丹、鐵勒、奚、黨項、吐谷渾等胡族歸化的禁軍將校們,更是反應強烈,上百名胡族軍官失聲痛器,拔出隨身的刀子剪頭發,劃破臉皮,割耳朵······
搞的是血光彌漫。
秦瑯也知道些胡人傳統,許多人都有在至親或尊敬的首領去世后,剪掉頭發,或是劃破臉,或是割掉一點耳朵等行為。
比如黨項人如果跟人結仇,也會劃臉流血起誓,必報血仇等。而突厥人也以刀劃臉來做為對尊崇的首領或至親的血親去世后悲痛的表現。
沒虧李世民胸懷寬廣的對待這些胡蠻。
“現在還不是悲痛的時候,大家暫時收起悲傷,保守大行皇帝的喪訊,都打起精神來,隨本相護衛太子殿下即刻返回洛陽,莫要辜負了圣人臨終遺訓!”
秦瑯一番話叫醒了這些人。
一個個紅著眼睛退下,各自回營準備。
半個時辰后,太陽即將落山之時,秦瑯已經換上了鎧甲,與長孫無忌和高季輔、張行成、崔敦禮、杜正倫、于志寧等宰相打馬出發。
五千羽林、旅賁精銳騎兵,護衛著太子,按秦瑯選擇的路線,先向北行百里,奔往濟州的平陰。
選擇此,是因為平陰就在濟水河邊。
唐代的濟水河稱為四瀆之一,本就是山東地區的大河,僅次于黃河,此河可直通汴州,特別是近些年經過疏浚后,這也一直是條重要航道。
秦瑯不僅要考慮太子一行能夠迅速返回洛陽,還得考慮到皇帝的靈柩也能盡快返回洛陽,所以直接選擇濟水水運大行皇帝靈柩,無疑更快捷。
當天晚上,秦瑯一行便在夜色下抵達了平陰。
當地官民對于這支夜間疾行的鐵騎,驚訝萬分,可當地方官趕來詢問的時候,秦瑯卻并沒有理會他們。
出發前,他就已經命令各部軍官,急速行軍,一路上盡量過城不入,選擇野外扎營,補給方面,以攜帶的干糧為主。
禁止跟地方官員接觸,更禁止向下面的士兵們泄露喪訊。
日夜兼行,每天跑二百里路。
一路上只用了五天時間,便從泰山龍泉宮趕回了洛陽城,當這支精銳騎兵回到洛陽時,已經人馬疲憊,甚至好些騎兵們為了趕路,三匹坐騎輪流跑,馬都全跑瘦了一圈。
一回到洛陽,秦瑯立即派兵接管了洛陽城防,以及京都各個衙門。
然后護送太子進入了洛陽宮。
在秦瑯他們返回洛陽的第二天,許敬宗和褚遂良也頂著黑眼圈護送著大行皇帝靈柩冰棺回來了,借助濟河的水運,他們沒落后多少。
許多重要官員們也都是乘船跟回來的,幾千禁軍輕騎在岸邊護送,還有更多的禁軍兵馬,仍然被留在了后面,許多隨駕的官員、勛戚、內侍宮人也都來沒的及趕回來,甚至都還不知道皇帝已經駕崩了。
十月初一。
召在京文武官員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