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喪其間,宰相們的廊下食也變的非常簡單,無酒無肉,三菜一湯。
一個海帶湯,一個炒腐竹,一碗蒸雞蛋羹,然后一盤炒小白菜。
御廚的手藝還是不錯的,簡單的幾樣小菜也做的賣相很佳。
秦瑯有些無奈,他是個無肉不歡的人,面對著這幾樣小菜真沒啥胃口,但也只能將就。
長孫無忌倒是大口的吃著,這些天吃沒吃好,睡沒睡好,到今天總算是還算順利,人也放松了下來。
“這海帶不錯,聽說還是從呂宋港運來的。”
呂宋海帶價格便宜,質量卻還是很不錯的,在此之前,中原其實也早有吃海帶,但那時不叫海帶,叫昆布。那時的昆布主要是從百濟新羅那邊進貢過來的貢品,還挺稀罕。
不過中原把昆布、海帶、鵝掌菜,甚至裙帶菜、海菠菜,乃至紫菜都一度統稱叫昆布。
當然,中原也有漫長的海岸線,所以早在秦漢甚至更早時,沿海地區的人也就吃這些海藻類了,西漢時的漁民就把較寬的稱為綸布,后來也就叫昆布。
再到了南北朝時,百濟進貢昆布,跟中原本土的略有不同,因為稀少所以更貴。
這其實就跟后世我國沿海種的海帶,已經大多是從倭國那邊引進的品種一樣了,東西大體上還是那個東西,但細微還有些區別。
秦家的海帶呢,其實是從倭國北面的蝦夷人,也就是后世北海道那地方弄來的品種,經過培育后人工養殖。
雖說海帶其實直接在海邊的礁石縫里去采也是能采到的,但畢竟這種量小品種還雜,秦瑯做事還是比較注重規模和效率的,所以他在呂宋一邊搞鹽場,一邊也搞了點海帶養殖。
別說效果還不錯,這時代的海水又沒污染,海帶養殖又簡單。
定期采收上來的海帶可是相當不錯,模樣也好,味道也不錯,比起半島那邊傳過去的昆布有很大區別,與那些什么鵝掌菜也完全不同,更接近于后世的海帶。
采收后曬干販運到中原,是個很不錯的買賣,因為人工養殖的產量高成本相對低,所以在中原賣的也比昆布便宜許多,成了如今許多內陸百姓吃的第一種海鮮。
上次秦家就一次販了十八萬斤海帶干過來,專供皇家的。皇家收了這么多海帶菜,拿來再供給洛陽宮廷、官吏、學校和軍隊,所以連堂食都經常能吃到海帶。
當然其實那次除了十八萬斤海帶,呂宋的船還運來了五千斤海參、五千斤魚翅、墨魚干六千斤、目魚干三千斤、鮑魚一萬斤,其它各種鹽魚十余萬斤。
呂宋的漁業資源還是很豐富的,不過這個時代的運輸與保鮮技術,其實限制了漁業的加工販賣,新鮮的魚只能在本地售賣消耗,但需求不多,長距離又無法保存,于是只能做成魚干、咸魚。
部份咸魚其實價格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呂宋又有豐富的鹽場資源,不過比起后世那種海鮮空運的場面那是大大不如的。
秦瑯知道長孫無忌肯定話里有話,堂堂宰相太傅,哪會在意秦家賣了多少海帶來洛陽。
“公主她們應當也已經知道消息并動身啟程北上了吧?”長孫無忌卻又轉移話題。
“嗯,我在泰山時就派人趕往太平港,安排船接他們來。”
“走海上還是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