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政事堂上。
秦瑯端著茶杯進來,諸位相公也都到了,閉目養神的養神,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
這幾天輟朝,常參官們倒是輕松了,不用早起,可對宰相們來說,卻一刻也不輕松。每天晚上起碼三位宰相要值夜,其它的人也一樣是夜宿宮省,有家也回不了。
見他進來,許敬宗直接遞給他一個折子。
秦瑯打開,目光掃了一眼,卻是皇帝給宰相們加的學士頭銜。
學士一詞其實早在周朝時就出現了,最早指的是當時能夠讀書的貴族子弟,到春秋戰國時,學士變成了有文化有涵養的文人雅士,到魏晉南北朝時,學士已經正式化和官方化,泛指通過某種技藝入朝為官的官員。
而進入唐代,學士通常指富有學識的官員,不過在貞觀時,朝廷對學士也開始系統規范化。
從秦王府學士館的十八學士,到如今朝廷先后設立的諸館、殿、閣,設立了不同名號學士,已經十分規范。
到貞觀后期,大學士已經屬于宰相加銜,宰相皆帶館職。
“恭喜三郎加弘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許敬宗笑道。
秦瑯卻只是面色平靜,弘文館大學士在貞觀后期確立下來的這套館殿閣體系里,屬于首相加銜。
在貞觀后期已經確定的朝廷官制里,入政事堂方稱宰相,以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三品、參預政事等頭銜入政事堂,并不再僅限于左右仆射、中書令、侍中這幾位三高官官了。
有同中書門下三品等銜進入政事堂,不是三高官官也是宰相,相反,如果沒加銜沒進入政事堂,就算是尚書令也不是真宰相。而后來所有宰相,又都加大學士銜,并且這套學士銜還有高低之分。
比如館學士比殿學士高,殿學士比閣學士高。
弘文館、崇文館和集賢館再加個史館,弘文館是設于門下省,掌校訂圖書,教授生徒,教授的是皇族貴戚以及高級京官子弟。不過弘文館大學士,其實并不實際負責館事,只是加銜。
一般情況下,是以中書令加弘文館大學士,但如今的政事堂里,有兩個中書令,秦瑯檢校中書令,許敬宗中書令,不過秦瑯又有太師、知中書門下兩省事等銜,故此秦瑯方是首相。
這次太子授秦瑯弘文館大學士也是理所當然的,至于兼修國史,其實就相當于是史館大學士,只是史館一般不稱大學士,而是兼修國史。
許敬宗又遞來一個折子。
卻是秦瑯入政事堂的加銜也變了,不再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是平章軍國事。
一般入政事堂為相,是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加銜,也有以專典機密,參預政事等銜入都堂。
而現在新皇帝給秦瑯這么一個特殊的新銜,明顯就是表示對輔政顧命元老的特別榮寵。
跟贊拜不名、上朝不趨、劍履上殿都是一種榮譽。
“長孫公是崇賢館大學士兼修國史,也加平章軍國事銜。”許敬宗又道。
秦瑯點了點頭,這是肯定的,長孫無忌畢竟也是顧命大臣。
“英國公是集賢館大學士,然后加的是同平章軍國重事。”
李績沒有加兼修史館銜,然后他的入政事堂的銜也不一樣,是同平章軍國重事,多了兩個字,一個同一個重。有些細微區別,加個同字,就好像是桃園三結義里張飛說俺也一樣的意思。